项目配专班
夏日炎炎,位于易商苏州新区先进制造产业园,重型货车沿着蜿蜒的道路驶入厂房。在旁边的建筑工地上,高耸的塔吊巍然矗立,各种机械轰鸣作响,整个项目的建设进度既紧张又井然有序。
易商集团华东区市场部高级总监金震宇在介绍时说道:“目前我们正加紧推进三期项目的建设。我们主要从事不动产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场地的开发和吸引外资企业的投资。近期,我们已经与多家外资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易商集团,一家外资企业,其总部设于新加坡。2020年,该集团在苏州高新区投资并建设了一个名为易商苏州新区先进制造产业园的国际化产业园区。短短数年间,产业园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入驻。在规划图纸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名列其中。名单持续更新,因此土地资源的供应也需相应地及时跟进。”金震宇说,厂房越建越高,第一期还是2层,第三期已达4层。
相较建造厂房,邀请众多外资企业入驻更具挑战性。“苏州高新区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这使我们少走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金震宇如此评价。
2021年年末,一家来自美国的生物医药公司有意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易商集团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与该公司进行了沟通,并表达了希望其入驻易商产业园的意愿。在双方与苏州高新区举行的首轮三方洽谈中,美方代表提出了众多疑问,涉及公司注册手续、装修审批流程、进出口相关政策和生物医药产品审批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高新区的工作人员迅速展开行动,对于技术难题,他们立即联络市场监管、数据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进行答疑解惑;至于政策方面的问题,他们则与招商、海关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给予明确答复。很快,针对各项问题的权威答复和解决方案被汇总整理,并制作成英文文件,当天晚上便发送给了美国投资企业。
在随后的数次会议中,高新区始终维持了“当日反馈,次日解决”的高效工作节奏。正是这种真诚与专业的态度,最终打动了美资企业,促使他们决定将工厂落户于易商产业园。
苏州高新区内,遇到难题总能得到及时解决,服务更是能够根据需求定制。记得有一家外资企业入驻易商产业园后,计划建设一些辅助设施。按照常规流程,从设计、申请到施工、验收,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然而,这家企业面临了极大的压力,对项目的需求尤为迫切。在金震宇的求助下,高新区管委会迅速行动,从各个部门调配人员,组建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并开通了绿色通道,加快了项目的推进速度。在多方努力下,项目仅用时半年即建成。
政府行政效率高,服务态度细致入微,这使外资企业入驻安心,居住舒适。金震宇指出:“我们的产业园区不会缺少新伙伴的加入,未来将愈发繁忙热闹。”
解决急难事
协同上下游
生产车间内,崭新的生产线正高效地运作着,工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参数的变动,产品依次被打包得井井有条,静待运往各地。而在另一侧的实验室中,研发团队正全神贯注于测试、分析和检验工作,他们争分夺秒地致力于研发新一代的涂料。
斯塔尔公司的大中华区及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陈兴军表示,他们与高新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家公司自荷兰迁至苏州,已经在当地深耕了二十余年。其全资子公司——斯塔尔精细涂料(苏州)有限公司,早在2004年便在苏州高新区安家。最初,公司的月产量仅有几十吨的通用型产品。随着中国市场的迅猛发展,如今月产量已突破千吨,年产值更是超过了十亿元人民币。
去年,斯塔尔公司加大了投资力度,实现了高新区1.8万吨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投产,预计未来将带来丰厚的收益。提及这一项目,陈兴军对其中经历的波折仍记忆深刻。起初,由于人事变动导致交接过程中出现疏忽,致使多项关键材料丢失。“若无法补充齐全,将无法获得产权证,厂房选址不得不另寻他途,损失将难以预估。”彼时,陈兴军焦急万分。
在关键时刻,高新区伸出援手相助。经过与企业对接,发现补办证件所需的不动产登记、消防、土地证等众多材料均存在缺失问题。“我们此前未曾遭遇过此类状况,对处理此事也缺乏信心,但鉴于事情的重要性,我们只能鼓起勇气,迎难而上。”苏州浒墅关经开区招商局副局长黄霆如此坦言。
为此,高新区的工作人员深入档案馆和材料库等地,仔细搜寻了涵盖十几年历史、堆叠如山的各类文件。对于一些至关重要的材料,高新区更是积极协调了超过十个相关部门共同推进。陈兴军表示,最终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成功帮我们补全了所有手续,办理好了相关证件。
企业得到的关照与支持,不仅在面临困境时,更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斯塔尔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同样得益于高新区的桥梁作用。
浅色调的汽车座椅,其抗污能力较弱,经过长时间使用后,颜色容易变得暗淡。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某家汽车制造商借助高新区的桥梁作用,联系上了斯塔尔公司。在高新区的大力协调下,两家企业成功实现了关键数据的互通有无,技术人员也展开了紧密的协作。在高效、流畅的协同创新模式下,一款具有出色抗污性能的白色皮革很快被研发出来,无论是油渍、咖啡渍还是笔迹,都能被轻松擦拭至干净如新。
陈兴军表示,得益于高新区的资源整合与协同作用,我们享受到了优越的产业环境。依托高新区的强大背景,我们的公司得以与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之前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原材料,现在大部分已能在国内采购。
服务有专员
证书能互认
今年伊始,位于苏州高新区的艾崎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这一成就标志着国内知名企业艾迪精密与日本川崎重工的深度合作,同时也体现了中外企业携手共进的精神。此外,这一事件还显示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不断增长。
公司总经理大西正贵在苏州已定居超过两年。起初,他作为川崎重工的派遣人员来到苏州就任,初到异地,他多少有些不适应:在工作中,遇到难题需要政府部门协助,却不知该向何人求助;在生活中,对当地环境不熟悉,外出购物连路都不认识,大部分时间只能局限在公司周边活动。
不久之后,高新区的工作人员便亲自前来洽谈:“从今往后,我就是您专属的服务代表。无论您遇到何种疑问或挑战,随时都可以向我寻求帮助。”在服务代表的引导下,大西正贵逐步了解了情况,并逐渐融入了这里:“高新区致力于为外资企业员工打造一个理想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他们的付出和善意,我们都能深切体会。”
近期,鉴于企业扩张的需求,大西正贵有意愿将更多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为此,他主动联络了服务专员,期望高新区能够伸出援手,提供协助。
为了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领域的国际协作,高新区定期举行中外国企的交流盛会。大西正贵有幸被邀请出席,不久便有了丰硕的成果:在会上,他结识了多位企业家朋友,同时发现了潜在的合作伙伴。
通过实地考察、举办座谈会、宣传推广政策等多种途径,高新区不断完善对外资企业的服务体制,同时针对外资企业及其员工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精确化的支持。
孙峰,川崎苏州公司制造部的一名管理人员,是大西正贵的同事。他曾在日本总部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进修学习,并且还参加了那里的职业技能测试,成功取得了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然而,孙峰指出,通常情况下,这类证书在我国并不被认可。
孙峰不禁感到惊讶,因为近些年江苏开始尝试对职业技能进行对比认证。在苏州高新区工作人员的辅导下,孙峰只需提交一些基础材料,便顺利获得了国内颁发的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无需再参加考试,这不仅方便了许多,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孙峰如此说道。
在业余时间,高新区还举办了羽毛球比赛、美食节等活动,以此方式为外资企业员工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同时也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目前,大西正贵及其同事们对周边的生活环境已经相当熟悉了:有一位80后的日本籍员工,全家人都搬迁到了高新区。在这里的日本料理店,我们能够品尝到与故乡无异的美味佳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