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其经济发展水平极为先进,同时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享有极高的声誉。
北京市不仅坐拥清华、北大等顶级学府,而且汇集了众多985、211以及一本等重点高校。尽管这些高校身处首都,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然而,对于其中一些院校而言,现阶段的发展却遭遇了难题。
众所周知,北京的房价相当高昂,同时,不少高等学府的校园占地面积相对有限。这样的狭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发展。然而,在北京市中心进行校园扩建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一些高校不得不选择在市外另行建设新的校区。
通常情况下,新校区的面积大致是老校区的一倍甚至两倍,若将所有学院迁至新校区,空间上完全足够。然而,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校区能享受到更为便捷的设施,因此,没有哪所学校会主动选择放弃利用新校区。
比如,由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联合创建的北京市属重点高校——北方工业大学,其老校区占地452亩,然而,该校拥有大约1.6万名全日制在校生,如此校园面积已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制约。
北方工业大学同样宣布将在北京市延庆区设立新的校区,该校区占地1451亩,面积是现有老校区面积的近三倍。北方工业大学计划将所有学院、学生以及教师迁至新校区,以实现更广阔的办学空间。
即便延庆新校区投入使用,北方工业大学仍将保留并继续使用原有校区,届时学校将形成“一校两区”的新运营模式。鉴于此,学校理应充分认识到位于北京市中心校区的关键地位,且普遍不愿将老校区腾退。
然而,位于北京的这所知名高等学府——首都医科大学,却在新建校区投入使用之际,对外宣布将关闭并退还原有校区,此举使得学校能够实现“一所学校,一个校区”的办学模式,这一决定让众人倍感稀奇。
北京一所知名高校决定舍弃原有老校区,选择全面搬迁至新址,该新校区占地面积达1100亩。
首都医科大学的旧校区面积不足400亩,其中大部分校区坐落在市中心,然而,学校的新校区却设在大兴区。
大兴区新建的校区占地1100亩,规模颇为可观,然而与之相比,老校区的面积相对较小。即便不进行老校区的腾退,学校依然能够实现“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从而使得整体规模得到显著扩大。
得知首都医科大学即将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并计划退还老校区,众人无不感到惊讶,不禁好奇学校领导作出此决定的考量。
当然学校此做法也有一定道理。
市中心拥有学校确实是个优点,然而新校区落成后,老校区仍旧保留,届时关于哪些学院需迁往新校区的决策便显得尤为复杂。毕竟,众多教师已在老校区周边购置了住所,预计他们中很少有人愿意搬迁至新校区授课。
学校若只剩下一个校区,各学院需迁至新校区开展教学活动,届时教师们亦无正当理由拒绝前往新校区授课,从而可解决一项重大难题。
此外,每个学校拥有独立校区,这不仅有利于学院间开展交流与学习,而且有助于领导层更有效地规划与推进学校整体发展,因此,采用一校一址的布局对学校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规划,首都医科大学的新校区预计在2028年投入运营,目前其建设进展顺利。近期,新校区(校本部)的硕博宿舍1号楼的主体结构已成功封顶,这一成就标志着学校建设进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首都医科大学正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该校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同时,北京市教委以及大兴区的领导同样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的落成,无疑将推动大兴区与学校的共同进步。该校选址大兴生物医药基地附近,有望获得大兴区的大力协助,同时,学校的发展也将助力大兴区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呼文亮老师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一职,此前他曾任职于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以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委书记。自2017年起,他开始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至今已在该校工作将近八年。
吉训明院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他于1970年诞生。2023年,他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此之前,他曾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并于今年正式晋升为校长。
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长与书记均在校内服务多年,对学校的发展历程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呼文亮教师和吉训明院士的领导下,首都医科大学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