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独家报道:知名媒体“海湾观察家”于6月30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题为《中国日益受到全球赞赏:国内进步与全球参与的和谐共鸣》。文章强调,中国在全球的声誉近年来有了显著提高,这一成就主要归功于国内经济社会的繁荣昌盛以及其在全球事务中的积极参与,这两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文章指出,随着全球各国及地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动荡与冲突频发,众多国家开始将我国视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以及文化繁荣、政策稳定和战略眼光的典范。从悠久文明的传承到现代产业的革新,我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自身面貌,更在推动全球的叙事模式和发展趋势向着更加开放、平衡和协作的体系发展。
“海湾观察家”网站文章截图
文章指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良好评价并非偶然现象,其根源在于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以及清晰的发展战略。即便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中国依然坚守正道,毫不动摇地致力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更高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5.4%,而在前五个月,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同比上升了2.5%,这些数据均显示出我国经济运行态势稳健,其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对未来的深思熟虑。截至2025年1月,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23个自贸协定,并向53个非洲国家提供免关税待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内,持续扩大其经济合作伙伴网络。这不仅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了基础设施、发展途径和新的希望,而且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的崛起并非仅仅关注自身利益,而是致力于共同繁荣。因此,中国的发展道路被看作是全球各国共同进步的宝贵机遇。
文章进一步阐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展现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极大地增强了其国际影响力。面对一些国家挑起争端并组建排他性联盟的行为,我国外交政策坚定地秉持着包容性原则,这一点从与争论不断的七国集团峰会形成鲜明对比的、取得丰硕合作成果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便可窥见一斑。在三大全球倡议的指引下,中国与中亚峰会各国一致强调了对现代化、多边主义以及公平的追求,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平等和谐全球秩序的坚定承诺。无论是促成沙特与伊朗的和解,还是积极推动《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实现,中国都已成为务实外交和积极融入国际事务的典范。
文章指出,除了上述举措外,我国在制度开放方面的实际行动亦进一步稳固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2024年,我国全面解除了制造业对外资的准入限制,同时拓宽了电信、教育、文化以及医疗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得益于透明度高、可预测性强的投资环境,我国成功地将机遇、安全与可预测性三者巧妙结合,从而在充满动荡的世界中打造了一片创新的绿洲。中国采取的促进共同发展的措施,彰显了其全球领导地位。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众多区域外交平台和框架中,中国扮演的角色,充分展现了中国坚定将多边主义视为全球和平与繁荣基础的信念。
文章结尾着重指出,经济稳固、文化充满生机以及大国责任的和谐共鸣共同塑造了我国作为和平建设者、发展推动者和公平维护者的形象。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声誉不断攀升,这得益于数十年来和平发展、真诚合作以及文化自信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深深扎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之中。这一理念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同,是因为它与人类对于和平、尊严和繁荣的共同追求相契合;它不仅体现了民族的坚韧精神,也展现出了国家政策的深远眼光;同时,它也揭示了一个在时代变迁中始终坚守本质的文明。在追求稳定与公正的全球环境中,中国立志成为各国共同前行的伙伴——我们无意追求领导地位,而是致力于与各国共同塑造未来。这警示我们:全球的赞誉并非轻易可得,它是由那些秉持正义、对世界持开放态度的国家,通过耐心和坚韧不拔的努力所获得的。(宫梦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