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五岁儿童遭遇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最终被诊断出患有晚期恶性肿瘤。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儿童淋巴结问题的关注,同时也让家长们深感忧虑。这一事件不仅牵动着众多家长的心弦,更向公众发出了警示。
突发状况
近期,浙江一位名叫乐乐的妈妈注意到,她的5岁儿子乐乐出现了持续的发热、食欲减退、全身关节不适以及淋巴结的肿大。起初,她并未将此视为严重问题。然而,在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后,乐乐妈妈被“肿瘤”、“白血病”等关键词所惊吓。怀着寻求心理安慰的目的,她带着孩子前往医院就诊,却没想到遭遇了犹如晴天霹雳的噩耗。
确诊噩耗
经过医生的全面体检、B超扫描、以及穿刺活检等系列诊断程序,乐乐被最终确诊患有四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癌细胞已经扩散至颈部淋巴结和骨骼,病情显得极为严重。面对这一结果,乐乐的家人感到难以置信,他们原本以为乐乐只是遭遇了普通的健康问题,未曾料到竟然是晚期恶性肿瘤。
普遍现象
不少家长如乐乐妈妈般遇到了孩子淋巴结异常肿大的情况。当人体遭受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影响时,淋巴结会增大,它们扮演着人体卫士的角色,抵御病原体。在健康学龄期儿童群体中,大约有38%至45%的儿童可以触及到淋巴结,这一比例导致许多家长对此不够关注。
肿大原因
王金湖副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副职,指出淋巴结的肿大现象是一种警示,而非疾病本身。造成淋巴结肿大的因素有多种,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比如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同时也可能是由身体免疫反应引起的,例如疫苗接种或早期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除此之外,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转移性肿瘤也可能导致淋巴结肿大。
判断标准
新生儿及儿童在多数情况下,其淋巴结的最大直径不会超过1厘米。若新生儿的淋巴结直径超过1厘米,或者1个月以上的儿童淋巴结直径超过2厘米,则需考虑其可能存在肿大。尽管如此,若仅发现1至2个淋巴结,不必过度恐慌,但仍需关注其是否有变化。
危险信号
儿童淋巴结肿大现象较为普遍,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部分肿瘤患者,在就医时病情已较为严重。专家指出,当孩子出现淋巴结迅速增大、质地变硬等状况,并伴随有低烧、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家长需保持高度警觉,并尽快进行相关检查。如需了解更多儿童健康信息,请访问www.qbqwsjds.com进行查询。
儿童出现淋巴结增大现象,家长应如何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和处理?热切期待各位在评论区发表见解,同时,恳请点赞并转发本文,以便更多家长能够掌握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