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冰激凌等冷饮成为众多人消暑的佳选,然而,部分人群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过量食用冰品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女性群体。这一观点是否确有科学依据?为揭示真相,记者特地采访了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医疗专家,以期获得更为全面和具体的信息。
吃冰是否导致体寒
徐炳国主任指出,部分人认为过量食用冷饮可能导致脾胃虚寒,然而,这种情况往往源于过量摄入和不适宜的食用时段。例如,不规律的饮食习惯、饮食控制不当、频繁食用冷食以及承受过大的压力等因素,对脾胃健康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单独食用冰品并不会直接导致身体寒凉,而是多种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累积的结果。
小孩老人吃冰标准
徐炳国建议,儿童每日摄入的冰量不宜超过100克,这一标准被认为是适宜的,然而家长需对此加以严格监管。鉴于儿童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往往容易过量摄入冷饮。对于老年人而言,若其健康状况良好,特别是脾胃功能较强,偶尔食用冰品通常不会引发严重后果。尽管儿童和老年人的消化系统相对较为脆弱,即便他们能够享用冷饮,仍需保持高度警觉,对待冷饮需持谨慎态度。
夏季吃冰开胃作用
张馨梅副主任医师在消化内科领域指出,餐后适当食用冰品有助于增进食欲,其原理在于冰品能够促进胃酸分泌,加速肠道运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若空腹大量饮用冰饮,可能会引发胃部不适。专家建议,最佳饮用冰饮的时间段为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此时脾胃的抗寒能力较强。另外,还需注意,运动结束后不宜立即饮用冰饮。
吃冰正确方式讲究
在食用冰块时,需严格遵守恰当的操作程序。首先,需将冰块放入口中,并耐心等待其自然溶解,之后方可吞咽。冰食在口腔内的停留时间大致为五秒钟,紧接着应进行吞咽动作。此外,在食用冰食与热食之间,应确保至少间隔一小时,以避免在食用热食后立即摄入冰块。从冰箱中取出的冷藏饮品,需在常温环境中静置约一到两分钟,使其温度适当回升,随后饮用,有助于降低对胃肠道的不适感。
身体不适停冰信号
食用冰品后若出现胃部剧烈疼痛,或者胀气持续超过三十分钟,这可能是胃平滑肌出现痉挛性收缩的征兆。连续两天内若出现腹泻或粪便形态异常,这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衡的标志。尤其是对于患有慢性胃炎或胃溃疡的患者来说,冰品会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加剧胃黏膜的损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冰品。
不吃冰的解暑妙招
徐炳国指出,中医养生手段繁多,不仅限于食用冷饮。例如,人们可以尝试饮用热茶以降低体温,如薄荷茶或菊花茶,这些茶品通过促进汗液排出,从而带走体内热量,其降温效果相较于冰饮更为持久。此外,三豆饮也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选择,将赤小豆、绿豆、黑豆煮成汤后冷藏,既能祛除湿气、缓解暑热,又不会对胃部产生压力。在食物选择上,凉拌苦瓜和冻银耳羹同样备受推崇。酸梅汤,作为传承千年的消暑佳饮,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口渴,而且其味道十分可口。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炎炎夏日,您更偏爱冰爽饮品来驱散暑气,抑或是倾向于采用中医传统方法来降低体温?我们热切希望您能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诚挚地邀请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热情地向周围的人进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