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中,死后引起广泛争议的,恐怕唯有杨少华一人。时而郭德纲对他儿子进行讽刺,时而他的儿子们悲痛欲绝,仿佛真的难以承受这位老人的离去。
赵本山,这位来自东北的知名艺人,竟然带着一份旧日的情谊,寄来了一副挽联,加之“老师”这两个字的提及,此事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
这次,赵本山可谓是彻底失算了!他年纪比对方轻一半,且在走红时间上也晚于对方数年,无论如何都不应当在尊称老先生为“老师”时自称。
他之所以被众人戏称为“厚颜无耻”,实因他不知自重。毕竟,在众多行业巨擘面前,他屡屡出糗,众人皆见,他的名声怎能不受到影响?
自称“老师”不妥?
他们在同行的圈子中交往并不频繁,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彼此都十分珍视对方的才华。曾有一次,两人在晚会的后台相遇,尽管并未共同登台,但彼此间的交流却颇为频繁。
私下里,他亦曾向对方咨询过行业内的一些专业知识,称杨少华为老师亦是恰如其分的。
他送出的花圈中,竟未将逝者尊称为师,反倒是自称为“老师”。
初看似乎并无不妥,众人普遍尊称他为赵本山老师,然而在业内资深前辈面前如此直呼,未免显得有些过分放肆。
郭德纲在相声界中已然成为了一位顶尖人物,往昔他曾得到过前辈的扶持,如今他谦逊地自称晚辈,绝不敢妄称自己是老师。
不论年纪大小,既然礼物是献给已故老人的,那么就不应亲自称呼其为老师。这样的行为,实则是对逝者的不敬,且显得占对方之便。
何况,他的年龄和阅历都不如对方,何来一句老师的称呼?
目前,众人所提出的解释是,这花圈并非由他亲自购置,而是有可能委托了团队中的某位成员代为办理。
大家平时都习惯称呼赵本山老师,可是在这次送花圈的时候,写字时却因疏忽,直接写下了赵本山老师,结果闹出了这样一个笑话。
赵本山若在东北目睹此景,内心恐怕会充满疑惑,不知作何感想?他是否会感到,自己的一片善心竟遭误解,反被扣上了一顶莫须有的罪名?
就两家之间的交往而言,杨老爷子的晚辈们并不会对他心生怨恨,因为在他家最为艰难的时刻,他本人曾亲自送去2000元钱以助其渡过难关。
因此,这一声“老师”,杨老爷子的儿子们是可以喊的。
杨议葬礼丢大脸
杨老爷子的丧事在业界算是办得迅速的,主要是依照民间传统来进行的,并未涉及其他繁复的财产纠纷问题。
然而,众人未曾料到,在葬礼现场,他的子女们却表现得相当失态。几个儿子悲痛欲绝,哭声连连,有的跪地诉说父亲生前所受的苦难,有的高声呼喊不愿让父亲离世。
人们已经离世,他们的骨灰被安置在灵堂之中,却还上演这出戏码,显然是在“装可怜”。若真是对长辈怀有深切情感,又怎会让他晚年在各种仪式中奔波劳累?他从未有过一天的悠闲时光,每天清晨都要早起为他们直播,未曾有过片刻的休息。
这位94岁高龄的老人,是被他人推着、搀扶着进行剪彩仪式的,至于他究竟拿到了多少报酬,外界并不知情。然而,一个普通的小店又能支付多少酬劳呢?在40多度的高温天气里,待在家中享受空调和雪糕的清凉岂不是更惬意?可他却选择去上班,尴尬地微笑着合影留念,脸上的皱纹似乎也难以掩饰那份疲惫。
剪彩仪式是在老爷子离世三天前举行的,亦或是就在当天,不过大家并不打算深究具体时间。毕竟,考虑到老爷子的年纪以及那天的天气状况,众人心中都清楚,这并非真正的孝顺之举。
在众多儿子当中,杨议表现得最为不真实,宾客尚未离开,他便在一旁悠闲地摆弄核桃,脸上毫无悲伤之色。
大家陆续到场后,几位兄弟聚在一起,相互诉说着悲伤,似乎要将众人的泪水翻倍赚取。目睹周围布置的网友们,不禁轻笑出声,心想这场葬礼本应庄重肃穆,可他们不仅请来了锣鼓队,还安排了弹唱,这究竟是怎样的习俗呢?
四周的座椅均呈红色,旁边还堆放着一摞厚厚的。从这情形推测,这些钱应该是前来参加聚会的宾客所赠予的礼金。
或许是因金钱之诱惑而喜极而泣,欢歌笑语之后,疲惫至极,无法自行行走,只得被人搀扶着离开。旁人虽不便多言,但面对众多业界翘楚,如此一番闹剧,岂不是在无声中诉说着杨老爷子的悲惨境遇?
要洗清“不孝”?
老爷子的离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他是因劳累过度而亡,也有人猜测他是因情绪激动而丧命,甚至有人觉得是他旧疾复发所致。据他的儿子们透露,那天中午用餐休息后,他感到身体不适,随即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下午3点过后,尽管医护人员竭尽全力,老爷子最终还是因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听起来似乎与他的几个儿子并无直接关联,然而,若考虑到他直播的时间安排以及出席剪彩活动的情形,推测这位老人家可能是因过度劳累而离世。
老爷子的助手,他对形势有着敏锐的洞察,为了区区金钱,径直声称自己的旧疾复发是由于吸烟所致。
这么一听,和几个儿子没有一点关系,都是老爷子自作自受。
网友们的态度依然不支持,觉得在炎炎夏日,连年轻人都不愿意外出工作,那么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难道还应该被期望去工作吗?
他并无自主选择的权利,只得被子女们强行带到工作岗位,未曾见到他脸上最初的喜悦,仅在集体合影之际,方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在过往与儿子共同参与的带货直播里,何曾不是他安坐不动,而孩子们则在一旁解说?若真要体现孝顺之心,便不应让老人家承受此类经历。
回想起往昔,杨少华曾四处奔波,一心只愿几个儿子能吃得饱、穿得暖。随后,他更是倾尽积蓄,助儿子们购置房产,还牺牲个人名誉,与他们携手推广商品,助力儿子们赚取财富。
这位对儿子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老人,在离世后,竟无一个子女真心缅怀,这情景实属令人痛心疾首。
结语:
在五个孩子中,有三个孩子依赖他的生计,而另外两个虽不依赖他,却远赴海外,几乎很少回到国内。
辛劳一生,换来的却是几个表面上孝顺实则依赖成性的儿子,真让人难以分辨杨少华是应该感到庆幸,还是应该感到悲哀。
提及他的不幸,却有一子始终相伴左右悉心照料。然而,若说他命好,这些儿子中多数却因金钱而留,并非真心实意地为他养老送终。
在儿子们的特殊行为影响下,赵本山所被尊称的“老师”这一称呼,似乎不再那么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