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的冬日,每一处都呈现着优美的景致。远眺群山,山峦起伏,层叠有致;俯瞰流水,碧波荡漾长子县大堡头镇铺上村,轻柔飘逸;步入村落,令人心旷神怡;踏入庭院,清新宁静,雅致宜人……一幅描绘村容秀丽、人与自然和谐共富的生动画卷正缓缓铺展。
自今年起,长子县以“千万工程”的实践智慧为指引,立足于乡村实际情况,精心绘制着未来的发展愿景。每个村庄都有各自的规划布局,每个村庄都展现出独特的亮点和特色。从村庄的整洁有序,到各具风采、个性鲜明,再到产业的繁荣兴盛,以及美丽宜居、共同富裕,不断丰富“千万工程”的内涵,扩大其外延,让民众的幸福感更加充实。
党建引领
责任担当“实”起来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道路。他们种植西葫芦,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村里的绿化工作做得十分出色,还新建了文化广场和小公园,使得村民们的心情愉悦,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幸福。老马沟村村民和旭虎这样说道。
提起衣服要抓领子,牵住牛要拉鼻子。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否稳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充分展现,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在农村地区顺利实施。“村干部与党员保持紧密联系,党员深入群众家中,入党积极分子充当桥梁纽带,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村庄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即便是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一一克服。”老马沟村党支部书记付保红这样说道。
在党的领导下,村中设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这一平台,并广泛实施了积分制、清单制等创新措施。同时,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和优化,并对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进行了完善。此外,还评选出了“最美家庭”和“和美庭院”等先进典型,鼓励群众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以此促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的培育。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基层治理新格局的形成,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今年,老马沟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增加了绿化覆盖,还种植了2亩各类花卉,拓宽了900米绿化带,并在村东北角打造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小公园。此外,村里5条南北走向的巷道,总长1200米,都实现了铺油硬化,同时进行了街道雨污管道的升级改造,使得整个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
长子地区,诸如老马沟村这样的村落随处可见。该县借鉴并创新实施“千万工程”,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在战斗中的堡垒地位、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以及群众的主体地位,齐心协力打造美丽乡村。
以党的领导为核心,顺应趋势,加以引导。首先,加强村级党支部书记的专业化治理,举办“村党支部书记技能竞赛”,并将创新成果与村级“两委”干部的评选、奖励和绩效奖惩相联系,从而全面调动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发展活力。同时,构建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全方位推进森林防火、村庄清洁、河道清洁、污染治理等工作,助力农村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全方位的基层治理格局。并且,坚定不移地实施党的领导,通过网格化服务搭建起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为村民提供食堂、共享阅读空间、养老服务等多元化服务,使村庄焕发内外兼修的新面貌。
因地制宜
集体经济“壮”起来
未来的乡村应当呈现何种景象?“千万工程”在长子县提供了众多解答。
一个“项目”搞活地区经济。
行走在繁荣昌盛的大堡头镇兴旺村,路面宽广且平坦,农家的院落洋溢着温馨与宁静,四周花草葱郁,景色宛如画卷,游人在此流连忘返。兴旺村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旅游居住+产业”相结合的特色农业旅游体验,对超过一百亩的梨园进行了改造,园内栽种了梨树、李子树、山楂树和核桃树,远眺过去,一片生机盎然、丰收在即的景象。兴旺村增设了露营设施、网红沙滩、火山蹦床等项目,同时,对梨园周边的建筑和庭院进行了改造和提升,致力于构建一个融合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的特色乡村民宿,以此助力村民增加收入,并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增长。
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宋村镇东郭村的蔬菜交易市场内,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着打包、搬运、装车等工作,整个场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气氛。宋村镇东郭村在全县蔬菜种植领域颇具规模,拥有超过2000亩的蔬菜种植面积,其中青(尖)椒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该村设有15座高标准设施大棚,并指导经营和参股合作了5家蔬菜种植合作社。此外,村里还拥有全县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和保鲜冷库,能够同时处理2000吨蔬菜的冷藏保鲜和交易运输。这些蔬菜远销至广东、湖北、湖南、北京等地,每年为每户村民带来超过1万元的收入,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增加约50万元。
长子县近年以来,始终秉持规划优先的原则,加强顶层架构的构建。针对全县286个村庄,依据精品示范、提升等级和环境整治的标准,实施了分级管理。同时,遵循“廿村示范,百村提升,全域整治”的总体战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批次有序推进,通过连线成片的方式,建设了一批和美乡村,成功将原本千篇一律的村庄风貌转变为各具特色的风景。
高标准的规划编制。依据县域实际情况,特邀请浙江“千万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规划设计团队,对全县的“千万工程”实施高起点的全域规划和整体布局。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7年,全县将建成20个省级精品示范村,100个提档升级村,确保所有行政村均达到省级环境整治村的标准和任务目标。
分阶段进行。颁布《关于借鉴“千万工程”的成功做法,推动山水名城特色鲜明、城乡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确立了“首年展现初步形态、次年强化运行机制、第三年显现成效、第四年展现崭新风貌”的发展目标。
对路径图进行细致化设计。制定“1+2+15”的推进策略,这包括以协同推进五大振兴为主线,实施“一县一业”发展战略和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两大动力,深入展开15项城乡一体化项目。特别是在关键村落的建设方面,采取“一村一策”的方针,对每个村落明确项目及整治的具体清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策略,分类实施,逐步推进,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聚焦民生
幸福家园“靓”起来
乡村道路,其一头紧密关联着经济的繁荣,另一头则与民众的幸福紧密相连,关乎着民众的切身利益,是关乎民生的重大实事。通过修缮道路、优化设施、整治环境卫生、美化绿化等举措,长子县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这些措施显著提升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使得众多乡村由内而外焕发出新的生机,从原本的朴素风貌华丽转变为“绿色、富裕、美丽”的宜居之地。
房屋排列有序,村中的道路既宽阔又干净,在轻雾的缭绕中,慈林镇东范村的村民们正悠然地在小公园中漫步、锻炼,脸上洋溢着笑容。往昔的东范村,曾是座煤矿开采村,经过环境整治,它已从曾经的“脏乱差”面貌转变为如今的“亮丽清新”,不仅道路变得宽敞整洁,住宅也变得干净漂亮,村子的绿化覆盖了整个区域,每一处都流露出和谐与幸福的气息。
踏入鲍店镇西马村长子县大堡头镇铺上村,一幅寓教于乐的文化墙首先映入眼帘。那里,古老的土窑洞与新颖的住宅相互映衬,砖窑、平房、两层小楼依次沿着山坡向乡道伸展。村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而村外则是大棚林立,工厂忙碌不停,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村里的路以前都是坑坑洼洼,一到雨天或雪天,身上全是泥,行走起来非常不便。如今,道路两旁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卉,街巷里还新建了小游园,摆放了休闲座椅,每天的生活都变得格外惬意。正在游园里悠闲休息的村民王晚庆,目睹这美好的景象,脸上洋溢着喜悦,笑得合不拢嘴。
长子县在实施“千万工程”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自今年起,该县集中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填补公共服务领域的不足,深化乡村综合建设,并全面推动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统筹优化;同时,注重规划引导,有计划地推进村庄规划工作;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提高乡村建设水平;并着力加强绿化美化工作,努力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今年,共实施了149个总投资超过7亿元的项目,致力于加速推进农村的水、电、路、气、暖和网络的提升和升级。其中,完成了56.5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建设,铺设了26.53公里的农村供热管网和16.94公里的污水管网,并对7300多户居民实施了集中供热改造。全面推动教育、医疗、环卫、公交、供气以及污水处理等共计15项城乡一体化项目的实施,成功启动了56个具体工程项目,总投资额达到了20.13亿元。
山西日报记者李全宏 山西日报通讯员刘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