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在智联招聘与增长研习社的战略合作发布会现场,双方共同宣布成立了“增长营销学院”。智联测培与增长研习社将“AI×营销”作为核心议题,联合推出了企业AI转型三大实战产品。这些产品旨在通过技术力量与人才资源的双重驱动,有效解决企业在AI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思维障碍、组织抵触以及场景匹配等难题。在《AI时代企业打造差异化价值》的圆桌讨论会上,智联招聘的总裁张月佳、增长研习社的创始人李云龙、蒙牛集团人力资源部的总经理毛静静,以及前有赞科技技术副总裁沈淦、前汽车之家市场副总裁赵一成等业界专家及企业高层展开了一场深入的交流,同时,数万名观众也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参与了这场盛会。
AI 重构营销策略与价值创新
面对AI时代的挑战,李云龙提出,企业应理性分析其中的变化与恒定。他指出,用户对价格低廉、效率高、服务个性化的追求未曾改变,然而AI技术正在改变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企业的竞争力在于能否借助AI激发人类的高价值创造力。目前,AI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涵盖了思维模式的培养、岗位效率的提升、应用场景的革新以及战略层面的原生应用。
张月佳指出,我们曾身处互联网时代,而今迈入以AI为核心的C端模式创新阶段,这一变革将孕育新的机遇。以招聘为例,AI技术能助力求职者快速掌握行业知识。此外,AI简历美化功能促使HR更加重视“能力内化”的验证,未来人才评价将更加注重思维深度而非单纯的知识复述。
毛静静在分享中讲述了蒙牛集团的实际操作心得。通过引入AI面试官,校园招聘的初面规模得到了显著扩大,人才匹配的精确度更是高达98%。在此过程中,企业还需关注员工的心理压力。她强调,蒙牛集团秉持的价值观是“牛人绽放”,即鼓励员工的能力与时代发展同步更新,而非让他们被时代淘汰。蒙牛集团采纳了“五加五减”的方针,此举包括提升价值型工作、降低机械性任务,同时亦对超过400名的提示词工程师进行了资质认证。
赵一成阐述了各行各业在AI应用上的独特发展路径,例如,在电商领域,AI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工具革新,它扮演着加速器的角色,能够提升或改善众多流程。而在教育领域,AI的应用更像是一场哲学上的变革,促使教育回归其核心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个性化教学。至于汽车行业,AI的应用则更像是触及本质的革新,AI产品从底层设计开始就经历了重构。不同的行业 AI 落地有不同路径。
AI 落地要注重业务理解与技术能力融合
沈淦强调,企业在实施人工智能技术时,需警惕潜在的风险,例如,AI可能产生的幻觉现象会引发关键决策的失误,比如用户洞察方面的错误。因此,企业必须构建“人工防火墙”,以防业务与技术目标之间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当前技术水平尚需进一步完善,在运用人工智能处理那些严肃、价值高且风险大的业务时,必须构建更为严密的防护措施,这是因为众多问题难以被机器识别,往往需要人工查阅大量资料以辨别正误。他强调,企业在实施AI技术时应持有合理的预期。尽管已有AI落地的框架,明确了产品上线和实际应用的时间表,然而,从产品演示到完全无缝地适应业务中复杂多变的场景,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张月佳提出,企业实施人工智能需遵循三大准则。首先,需转变观念,坚信人工智能可带来即期或远期效益,勇于探索实践;其次,应将业务场景置于首位,致力于与业务紧密相关的任务,将人工智能的应用视为手段而非终点,真正用于解决业务难题;最后,应组建独立团队负责新项目,力求打破固有模式,开拓创新的可能性。
据悉,新设立的“增长营销学院”旨在构建“技术-人才-场景”的完整闭环。智联测培将负责人才评估与培养的基础工作,并推出AI招聘和测评工具;而增长研习社则将《增长思维》、《AI驱动增长》等核心理论转化为实战课程,同时提供方法论支持与实践反馈辅导。
张月佳与李云龙在揭幕仪式上共同强调,"企业 AI 转型护航计划" 是他们倾力打造并亲自验证过的成果,此计划将为众多企业的成长提供强劲动力。目前,该计划已全面展开全国范围内的招募工作,预计在年底前将为超过200家企业提供服务,确保企业在AI落地过程中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