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快乐!”在7月2日的夜晚,天蟾逸夫舞台的后台,国宝级的昆曲艺术家蔡正仁,在学生张军以及孙女蔡乐艺的陪伴下,与三代昆曲传承者共同度过了一个难以忘怀的生日。在这一年中,正值本命年的84岁蔡正仁,惊喜地出现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2019级昆山昆曲委培班的毕业大戏《贩马记》中。在压轴之作《三拉团圆》里,他呈现了宝刀不老的精湛演技,用实际行动为最年轻的一批昆曲演员们加油鼓劲。
蔡老师无论何时都未曾缺席响排,尽管他平日里步履蹒跚,行动不便,但每当需要精准演绎戏份时,他总能迅速地展现出惊人的活力。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昆曲大师张军在采访中向文汇报记者透露,今晚的演出中,他本人扮演主角赵宠,与扮演“李桂芝”的蔡乐艺师生携手登台。张军还表示,最初邀请蔡正仁加入演出阵容时,这位资深艺术家曾表现出犹豫,担心自己的嗓音状况和身体状况无法满足舞台表演的要求。三十余载前,于人民大舞台,昆曲泰斗俞振飞大师的告别演出正是《贩马记》一剧,那日蔡老师饰演“写状”一角,此情此景至今仍铭记于心。张军向记者透露,“我曾对老师说,昔日俞老登台,今朝您也请上台,给予后辈以指导。”
图为蔡乐艺演出前在后台化妆。
在排练过程中,蔡正仁对蔡乐艺的动作和表情进行了细致的指正,然而直至今晚演出开始前,祖孙二人并未有过会面。谈及即将上演的《贩马记》,蔡正仁对记者表示:“这部戏对刚出校门的演员来说确实颇具挑战,表演难度颇高。”他认为,18岁的年轻演员在演绎新婚夫妇的角色时,不能仅仅依赖老师的指导,更需要自己深入思考。在他看来,昆曲演员的核心技能在于唱功和念白。蔡乐艺初入戏校之门,蔡正仁便郑重告诫她务必勤于锻炼嗓音,“唯有至黄浦江畔放声高歌,若嗓音不佳,岂能称之为唱戏。”
身为校长,我亦是他们的前辈。在排练《贩马记》的过程中,张军仿佛穿越回了那段学生时光,那时蔡正仁亲自耐心指导他掌握这出戏的精髓。历经断断续续的三四年,每个动作都反复琢磨了八次。如今,他已将老师那追求完美的精神传授给了学生们。对于此次毕业演出的每一部剧目,张军都先行进行了一次“模拟考核”,而《牡丹亭》更是经过了精雕细琢,直至演出前夕。我对学生们说,当观众们购票踏入剧场,他们便将你们视为专业的戏剧演员。即便作为严师,我也毫不吝惜对学生的赞誉。演出结束后,我心中仅有的四个字便是——喜悦满怀。记者得知,在毕业前的半年里,昆曲班的日常课程有所减少,全班同学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毕业演出的冲刺中。学校剧场在每周三的下午不对公众开放,而是专供昆曲班进行排练,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们在这半年时间里得以频繁地登上舞台,从而实现了显著的进步。
张军透露,此次共有33名演员和5位乐队成员参与,他们都将登台表演。上海戏剧学院2019级昆曲表演专业以及昆曲音乐专业(包括昆山委培班)的毕业生们,将举办五场汇报演出。这些演出由大戏和折子戏专场构成,确保每位毕业生都能获得展示才华的舞台。在今晚正式演出拉开序幕之前,一场隆重的昆曲班毕业传承典礼成功举办,38名学子正式由上海戏曲学校踏入昆山昆剧院的舞台,正式开启了他们作为职业演员职业生涯的崭新篇章。
昆曲界最年轻的戏曲班集体登上了舞台,蔡正仁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他向记者透露,近期他一直在密切关注外界对这次毕业演出的评价,“众多观众对演出表示了满意,普遍认为昆曲界迎来了新的活力。”当被问及对年轻一代的期望时,这位资深艺术家直言不讳,“希望他们能多加演出、多学习,因为他们刚刚迈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