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报道称,自伊以冲突爆发至今,以色列利用其卓越的情报系统,对伊朗众多高级官员及核领域专家实施了精确打击,这使得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的处境变得尤为引人瞩目。内塔尼亚胡不止一次地公开威胁要对哈梅内伊进行暗杀,而对于这一行为,特朗普的反应却是模棱两可,变幻无常。美国和以色列是否真的打算对哈梅内伊采取行动?若真的采取行动,又将带来何种严重后果?
Part.1
6月28日,在伊朗的首都德黑兰,成千上万的市民走上繁华的街道,共同参与了一场庄严肃穆的国葬仪式。这场仪式是为了纪念在伊朗与伊拉克的冲突中英勇牺牲的军事将领和科研工作者,其中包括了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前任总司令萨拉米将军。
6月26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以色列与伊朗实现停火之际,首次通过电视发表演讲,强调:“他们(以色列)绝不能在犯下这些罪行后轻易逃脱。我国伊斯兰共和国的军队必将对这股邪恶势力给予重创。国家坚定地站在我们这边,支持我们的武装部队。在真主的庇佑下,我们定将战胜犹太复国主义政权。”
哈梅内伊指出,伊朗对美国给予了沉重的打击,美国总统一反常态地放大了事件的严重性,而事实表明,他正是借助这种夸大来掩饰和隐瞒事实真相。
6月27日,白宫记者会上,特朗普对哈梅内伊所宣称的胜利及对他个人的侮辱做出了迅速反击。他坚称哈梅内伊有必要揭露事实真相,并表示:“你们在战斗中遭受了严重损失,以色列同样遭受了重创,双方都承受了惨重的打击。”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特朗普透露,在伊核协议停火协议正式实施之前,他敦促以色列撤回参与空袭的战斗机,从而使得哈梅内伊免于丧命,强调正是他本人挽救了哈梅内伊的生命。
十二天的以伊冲突终于落幕,然而,除了战场上所发生的一切,还有一个隐秘的线索持续牵动着全球的目光,那就是以色列是否会对伊朗的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采取行动。尽管以色列和伊朗已经宣布停火,但这个议题依旧保持着极高的悬念和吸引力。
以色列发起攻势不到十二小时,全球便已知晓伊朗遭受的渗透程度,当时人们用流行语形容道:“伊朗的防御如同筛子般漏洞百出。”
伊朗议会的高级顾问马赫迪·穆罕默迪曾经指出,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和情报方面的缺陷,这一点不容置疑。而且,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众多高级指挥官在短短一小时内几乎全部遭遇了刺杀。
伊朗高层对暗杀和渗透的威胁感到极度担忧,因此伊朗情报部门发布命令,要求所有官员立即停止使用手机等电子通讯工具,并指示所有高级政府官员及军事指挥人员必须全部转入隐蔽状态,以确保安全。
路透社披露,以色列政府向美国透露了一项“高度可信”的暗杀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伊朗的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在听取了该计划的简要汇报后,白宫对以色列官员明确表态,美国坚决反对任何可能加剧冲突的冒险举动。特朗普总统认为,暗杀哈梅内伊可能会导致中东地区的局势完全失控。尽管如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仍旧持续释放威胁的信号。他表示自己并不担忧刺杀哈梅内伊会导致以伊冲突进一步恶化,反而坚信这一行为将有助于推动战争的尽快结束。
仅仅过了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便提及了伊朗的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我们确切掌握了这位所谓最高领袖的藏身之地,他极易被击中,然而在那处他相当安全。我们并未打算将其除掉,至少目前不会。特朗普最后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让人遐想连篇:“我们的耐心正在逐渐消磨殆尽。”
Part.2
以色列遭受了猛烈的轰炸,特朗普也发出了威胁,对此,哈梅内伊在电视上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讲话,他指出,“犹太复国主义政权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一个不可原谅的过失,他们的行为极其鲁莽。伊朗人民绝不会让那些英勇烈士的鲜血付诸东流,也不会对他们的领空侵犯视而不见。我们的武装部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哈梅内伊发表讲话不久,德黑兰立即展开了针对以色列全境的第13次导弹攻击。此举令以色列和美国两国深刻体会到了伊朗最高领袖、最具权势之人对国家力量的掌控与驾驭能力。
6月19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明确指出,哈梅内伊将彻底消灭以色列国视为其追求的目标,并强调其无法继续存活下去。
6月23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若伊朗当前政府无法让伊朗重新崛起,那么为何不选择更换政权呢?”
以色列和美国接连发表立场,明确指出:暗杀哈梅内伊已重新成为以色列可选的攻击手段。自那以后,全世界都在关注并预测,这一极端想法是否将付诸实践,何时付诸实践,以及届时将给中东乃至全球带来怎样的影响。
西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王晋:
以色列此次行动旨在尽可能破坏或削弱伊朗的政治架构,阻碍其核能研发的进展,消除外部对其的威胁。对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打击,既是对伊朗政权及政治体系的制裁和表态,也具有宣传意义,同时对伊朗高层构成了威慑。此举凸显了美以对伊朗的战略威慑力,因此,哈梅内伊成为了被重点打击的关键象征性人物。
当地知情人士透露,若哈梅内伊不幸遭遇不测,伊朗已对领导人遇刺后国家机构如何维持正常运转作出预案。据伊朗官方媒体披露,哈梅内伊并未指定个人作为继承人,而是将最高权力交由革命卫队领导下的集体管理团队,这种安排被称作“紧急托管”,区别于传统的权力移交方式。
美国《纽约时报》披露,伊朗86岁最高领导人已选定接班人。哈梅内伊深知,无论是以色列还是美国,都有可能对他图谋不轨,企图对他进行暗杀。在他看来,这样的结局等同于“殉道”。
哈梅内伊下达了命令,要求负责最高领袖选举的专家会议,在必要时能够迅速从他所指定的三位候选人中挑选出合适的继任者。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 牛新春:
这三人的名字尚未对外揭晓,其中最被看好的候选人可能是哈梅内伊的子女(他们属于保守且强硬的阵营,可能会延续其父亲的政策)以及霍梅尼的孙子(他代表改革派,对外政策较为温和),然而这一信息尚未得到最终确认。根据伊朗的法律规定,最高领袖的继承人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必须是合格的教法学家;其次,必须具备公正和虔诚的品德;最后,还需要拥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三者缺一不可,意味着继承人必须同时具备宗教、道德和政治方面的素质。该继承人由一个由88位成员构成的专家小组选出,该小组在选举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话语权。然而,无论是专家小组还是宪法监护小组,他们最终都受到哈梅内伊的深刻影响和严格管控。
若以色列与美利坚真的决定对哈梅内伊采取直接行动,那么他们必将遭遇一个可能难以承受的严重后果。
6月19日,距特朗普发表威胁性言辞仅过一周,伊拉克境内,91岁高龄的什叶派宗教领袖西斯塔尼突然发表声明,将针对哈梅内伊的刺杀图谋视为对全球十亿什叶派信徒的挑战,并严正警告,若此举成真,必将引发一场灾难性的混乱。
西斯塔尼,这位1930年在伊朗马什哈德一个神职世家出生的人物,虽然持有伊朗护照,却成为了伊拉克超过六成民众的精神领袖。甚至有传言称,美军在组建伊拉克临时政府时,所选人选亦需得到他的首肯与认可。
西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王晋:
什叶派信仰中存在“效法之源”的传统,信徒们必须遵从权威学者的指导。在国际上,哈梅内伊与西斯塔尼均居领先地位。西斯塔尼对于特定事件的表态,显示出事件的严重性,这种严重性足以左右中东什叶派的舆论,甚至可能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影响。假如以色列的攻击导致哈梅内伊不幸丧生,不仅会扰乱伊朗国内的政治稳定,还可能对什叶派宗教体系造成冲击,从而给整个地区的安全形势带来极大的风险。
十二天的以伊冲突暂时得到了遏制,但这样的局面是否真的保证了哈梅内伊的安全?恐怕并非如此。
6月25日,摩萨德局长达维德·巴尔内亚透露,以色列情报机构在针对伊朗的行动中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效。以色列特工成功暗杀了伊朗军方高层以及核领域专家,同时摧毁了伊朗的核反应堆、无人机基地以及弹道导弹设施。
6月26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透露,他们原本意图除掉哈梅内伊,但未能寻觅到合适的作战时机。以色列在执行此类行动时,无需征得美国的同意。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 牛新春:
以色列面临定点清除伊朗最高领袖的两种后果:一方面,伊朗可能会陷入一片混乱;另一方面,伊朗的军队、民众以及政府可能会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对以色列实施大规模的军事反击,而以色列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打击,这一点尚存疑问。鉴于此,实施定点清除不仅考验着以色列的能力和政治决心,同时也受到美国立场的限制。美国不希望冲突进一步加剧,深怕被以色列卷入一场持久且规模庞大的战争,因此之前已经下令暂停针对哈梅内伊的定点打击行动,但这一决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哈梅内伊平日里居住并处理事务的地点是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的“贝特·拉赫巴里”官邸,该处环境严密防范。自伊冲突爆发以来,哈梅内伊已迅速被转移至一个完全保密的地下掩体。在此期间,他已停止使用所有电子通信手段,以减少其行踪被揭露的可能性。
外国媒体报道称,哈梅内伊所用的“地堡”以钢筋混凝土为基,加以泡沫混凝土和凯夫拉纤维等吸能材料强化,构造出类似“夹心饼干”的模式。此外,部分设施还设有倾斜的混凝土层,此设计能使美军钻地炸弹偏离预定目标或提前引爆,从而显著提升了地堡的抵御攻击的能力。此外,那些错综复杂的地下隧道构成了一个犹如迷宫的网络,它们将不同区域紧密相连;即便某些区域遭受破坏,其他部分依然能够保持其正常的功能运行。
Part.4
目前,伊朗与以色列已签订停火协议,然而,伊朗情报机构依旧维持着极高的警惕性。
在为期十二天的伊以冲突期间,伊朗的情报与安全机构成功拘捕了超过七百名以以色列为目标的间谍。这些人通过操纵无人机、制造炸弹、拍摄军事敏感区域以及向以色列军队提供情报等手段,实施了破坏行为。仅在伊朗的首都德黑兰,就发现了超过一万架无人机。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 牛新春:
伊朗确认无人机协助以色列消除其防空体系,这一举动反映出以色列在伊朗境内的间谍活动范围广泛,且清除难度极大。自90年代以来,摩萨德便在伊朗境内秘密部署,近二十年间局势愈发严峻。以色列在伊朗境内,包括德黑兰,频繁针对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核科学家进行定点清除,破坏核设施,均有摩萨德特工提供支援。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间谍与反间谍斗争已持续超过二十年,解决这一矛盾并非易事。
西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王晋:
伊朗声称成功捕获了高级别的以色列间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位间谍竟然是负责反情报工作的负责人,这一事件暴露了伊朗情报系统的严重缺陷。在科技水平存在差距的情况下,伊朗的通讯行动很容易被以色列侦测到,再加上内部人员可能被策反并叛变,导致关键情报可能随时面临泄露的风险。在谍报机构的较量中,以色列显然占据了上风。
《华盛顿邮报》指出,若最高领导人不幸遭遇意外,伊朗有望在短短六个月内跨越“武器级浓缩铀”的临界点,此举将直接扰乱中东地区的核平衡,同时可能促使沙特和土耳其加快自身核武器研发步伐,进而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分析人士指出,若哈梅内伊不幸遭遇不幸,伊朗必定会竭尽全力对以色列实施轰炸。伊朗的导弹、火箭弹以及无人机将不断向以色列发起攻击,以色列的海外机构、犹太社区以及企业都将面临遭受袭击的极大风险。伊朗极有可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从而切断全球石油运输的通道。此外,伊朗还可能采取经济战的形式,对以色列及其所有支持以色列的欧美国家进行打击。
以色列,被誉为中东地区的“小霸王”,其国力和国防实力在面对中东各国联手连续的攻势时显得力不从心。倘若以色列真的陷入困境,美国必将伸出援手进行救助,然而此举最终可能导致美国自身陷入战争的泥潭。
西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王晋:
伊朗核问题极其敏感,引起了众多国家的广泛关注,包括以色列、西方各国以及海湾地区和中东各国都在密切关注。这一问题的爆发实质上是两个地区强国的对抗,双方军事力量雄厚,地区影响力巨大,一旦冲突发生,将对中东地区造成极大的动荡。双方立场尖锐对立,地区内部的矛盾结构复杂,难以调和,若冲突爆发,短期内调解手段难以奏效,冲突的激烈程度和强度将居高不下,因此备受各方的高度关注。美国此次直接介入事件,使得冲突的风险性更加显著,因此各方都迫切希望冲突能够尽快平息,并且期待停火能够得到长期稳定。
针对针对哈梅内伊所面临的暗杀威胁及其可能引发的连串效应,法国总统马克龙坚定地表明,他坚决反对任何旨在推翻伊朗政权的军事行动。同时,俄罗斯总统的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也发出了强硬的声音,他强调,若伊朗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遭受刺杀,俄罗斯将对此作出“极为负面”的回应,并且明确指出,伊朗政权的更迭是不可容忍的。这一言论被广泛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坚决的表态”。
西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王晋:
若伊朗遭遇大规模动乱,将深刻影响中东诸多议题。目前尚不明朗的是,伊朗将采取何种策略,以及其战略形象将如何呈现。动荡若进一步恶化,国际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是否会面临威胁?该地区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是否会卷土重来?伊朗国内的难民与移民问题是否会愈发凸显?这些问题或许会让欧洲国家感到压力倍增。在这种背景下,伊朗的稳定对于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相关各方来说,构成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基础条件。
以色列并未打算将哈梅内伊从暗杀名单中移除,然而,鉴于地区局势的动荡和大国的干预,以色列不得不谨慎行事。哈梅内伊加强了安保措施,以色列在两难之间权衡利弊,而美国则持续采取模糊策略,使得中东地区的安全再次面临一把悬而未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