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这部历史剧在央视热播,激起了众多观众和媒体的热烈讨论。在剧情与演员之外,最引人争议的焦点是杨贵妃所食荔枝的产地究竟在何处。
马伯庸创作《长安的荔枝》这部作品的灵感源自于那句广为人知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使得众多读者对杨贵妃对荔枝的喜爱有了深刻的认识。
谈及一个不同的话题,杜牧的这首诗里“一骑”的发音存在不同的观点,教材里已经将发音调整为“一骑(qi)”,然而我个人的观点更偏向于恢复历史发音“一骑(ji)”,否则在解读诗词的历史背景时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混淆。
回归正题,《长安的荔枝》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如何将千里之外的岭南荔枝运至长安展开。关于杨贵妃所食新鲜荔枝的来源,历来存在争议,而电视剧的广泛播出更是使得这一争论愈发激烈。
杨贵妃为什么爱吃荔枝?
岭南地区堪称荔枝的摇篮,这一点无可争议。在中国古代版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至唐宋时期,我国已确立三大荔枝产区,分别是岭南、四川和福建。北宋时期,蔡襄在其著作《荔枝谱》中提到:“荔枝遍布于天下,唯有闽粤、南粤、巴蜀之地方可觅得。”
在唐朝那个年代,四川地区便开始种植荔枝,诗人张籍在其诗作《成都曲》中曾描绘:锦江之畔,烟波荡漾,水色碧绿,山巅之上,新雨过后,荔枝已熟。由此可见,四川的荔枝早已名声在外。
杨贵妃对荔枝情有独钟,这与其成长背景密不可分。她出身于弘农杨氏,即今日的河南灵宝地区。她的父亲杨玄琰曾任职蜀州司户,杨贵妃在10岁之前,童年时光主要在蜀州度过。而10岁之后,她便寄居在洛阳的叔父家中。
四川盛产荔枝,杨贵妃在蜀州度过了她十岁之前的时光,对于那鲜嫩多汁的荔枝,她很难不心生喜爱。重返中原之后,她对那荔枝的思念恐怕愈发浓烈,然而由于种种限制,她只能默默忍受。直至她成为唐玄宗的宠爱妃子,每当她提出想要品尝新鲜的荔枝,唐玄宗总会毫不犹豫地满足她的愿望。
杨贵妃吃的荔枝是从四川运来的?
杨贵妃所享用的荔枝产自岭南地区,这一观念源自于苏东坡和杜牧的诗篇。杜牧在其诗作中率先描绘了“一骑驰骋,妃子欢笑,无人知晓,却是荔枝传送”的景象。而北宋时期的苏轼也留下了“每日品尝荔枝三百颗,心甘情愿成为岭南之人”的名句。这两句诗广为流传,使得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杨贵妃所食用的荔枝源自岭南。
杨贵妃所享用的荔枝产地何在?这一问题不仅引起现代人的好奇,宋朝时期亦同样引人关注。如今,从四川经重庆至陕西西安,存在一条历史悠久的荔枝古道。据宋代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在其著作《太平寰宇记》中记载,该路线从涪陵出发,途经万州、开州、通州宣汉县以及洋州,直至长安,全长达二千二百四十里,被称为荔枝道。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杨贵妃所食用的荔枝中,有一部分是源自四川。
苏轼原籍四川,他必定品尝过四川出产的荔枝,亦曾吃过岭南地区的荔枝。白居易在其《荔枝图序》一文中提到:“一旦脱离母树,荔枝的颜色会在一天之内发生变化,香气在第二天变淡,味道则在三日后开始退化。”鉴于此,苏轼在《通鉴唐纪》中记载:“此刻的荔枝是从涪州运来的,并非来自岭南。”他坚信杨贵妃所食用的新鲜荔枝源自现今的重庆。
唐朝时期,当鲜美的荔枝抵达长安,其最大的贡献应归功于当时的驿道,这相当于古代的高速公路。每20里便设立一个驿站,鼎盛时期,全国范围内的驿道共计1639个驿站,而驿道工作人员的数量则超过了两万人。
四川与重庆地区的荔枝一旦成熟,便连同枝条一起被装入竹筒中,既保证了保鲜,又避免了挤压,随后装进笼子,马不停蹄地赶路,每隔二十里便更换一次人力,六十里则更换马匹。如此日夜兼程,仅需七天七夜便能送达长安。《舆地纪胜》中引用《洋川志》的记载更是令人惊叹:“杨贵妃对新鲜荔枝情有独钟,从涪陵开始设驿站,经达州西乡,穿越子午谷直至长安,仅仅三日,荔枝的香气与色泽依旧如初”。
毫无悬念,杨贵妃所享用的鲜荔枝中,必定包含了来自四川的,然而,并不能断言它们仅限于四川产地。
唐朝的鲜荔枝也有来自岭南的
荔枝在古时候并非罕见之物,汉高祖刘邦也曾品尝过,正如《西京杂记》所载,南海尉赵佗曾向刘邦献上荔枝,“尉佗献上鲛鱼与荔枝,而高祖则回赠了蒲桃锦四匹”。然而,根据推测,这里的荔枝很可能指的是荔枝干。
汉代时期,长安城内常有荔枝送达,自汉武帝征服南越后,他曾将荔枝移植至长安,却因气候土壤不适宜而未能成活。《后汉书·和帝纪》中记载,“昔日南海所献龙眼与荔枝,每隔十里设立驿站,五里设置岗哨,运送途中险阻重重,伤亡不断。”由此可知,古人为了品尝新鲜荔枝,不惜付出极大的努力。
唐朝时期,驿道网络兴盛,食物保鲜技术也有所提升,品尝岭南的鲜荔枝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古人对岭南荔枝的迷恋究竟出于何种原因?苏轼给出了答案。他不仅品尝过四川的荔枝,也尝过岭南的荔枝。品尝过岭南荔枝后,他愿意长久地成为岭南人,而吃四川荔枝则没有这种想法,否则他早就将四川荔枝改名为岭南荔枝了。
杨贵妃的喜好亦然,她所享用的荔枝多来自四川重庆,然而岭南出产的荔枝味道更佳,《唐国史补》中记载:杨贵妃虽生于蜀地,却偏爱荔枝,尤其是南海所产,其味更胜一筹,因此每年都要急速送来。然而荔枝在酷暑中成熟,一旦过夜便会变质,这一点后世鲜有人知。换言之,南海的荔枝胜过四川,因而每年需急速运送,但其保鲜之法却无人知晓。
宋代地理学家乐史对荔枝古道之命名亦抱有相同见解,他在《杨太真外传》中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地,对荔枝情有独钟。南海出产的荔枝,品质更胜蜀中,因此每年都要通过驿站急速送往宫廷。然而,正值盛夏炎热之时,荔枝成熟,存放一晚便失去风味。这一情形,后世之人难以体会。
由此可见,尽管唐朝能够将岭南的荔枝运送至长安且保持其新鲜,但这并非不可能之事。然而,关于其保鲜及运输的具体方法,我们尚不得而知,但这并不影响其可能性。
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大胆地作出推断:杨贵妃所享用的荔枝,主要产自四川,而有时她也会提出想要品尝岭南的荔枝,以此来变换一下口感的滋味。正因如此,才孕育出了《长安的荔枝》这一故事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