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对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审核情况有了新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申报和监管动向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www.wngjzx.com。
申请纳入审核寥寥
在2025年的前五个月内,深圳证券交易所仅受理了四家企业的上市申请审核流程。这一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出显著减少的趋势。这一变化反映出,企业对于申报上市的态度正变得更加审慎。同时,这种现象也可能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审核标准的提升,使得众多企业在提交申请前更加深思熟虑。
审核通过数量持平
2025年上半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会议审核通过了8家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这一数量与2024年上半年的7家保持一致。但若从季度分布角度分析,情况发生了一定变化,2024年第二季度仅有一家企业通过了审核,而到了2025年的4月至6月,这一数字增加至6家。该现象表明,在2025年第二季度,企业在上市审核流程中的工作效率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
监管力度持续加码
自IPO申报与审核流程回归至正常运作,从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深圳证券交易所加强了监管措施。具体表现为,推出了“创业板定位典型案例审核指南”,对申报企业进行了细致的审查。以企业A为例,尽管它满足了各项评价指标,但由于不符合创业板的上市定位,被判定存在众多潜在问题,最终只得撤销了申报材料。
A企业上市折戟
企业A致力于通用型工业控制电源的经营,其收入与毛利主要依赖于光伏行业的客户群体。在营收规模、增长速度以及研发投入等方面,企业A满足《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但最终,该企业未能达到创业板上市的标准。这一判定体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企业定位的严格审查立场,同时也显示出交易所对企业长期发展潜力和板块适应性的高度关注。
东方N通条件达标
东方N通自《暂行规定》实施后向创业板递交了上市申请,该申请已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认可。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4亿元、2.02亿元和2.967亿元,三年累计的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3.47%,这一增速符合创业板首次公开募股所需的营收增长要求。据此,公司财务指标达到了上市的相关要求。
审核关注企业定位
深圳证券交易所责令保荐机构对与东方N通类似的企业实施双重审查,旨在核实其是否满足创业板的定位要求。在审阅伟康医疗的过程中,上市委员会提出,该公司未能详尽说明其经营业绩的增长趋势、具备“三创四新”的特质以及达到创业板定位标准,这反映出对企业和其成长潜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视。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审核情况引起了企业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2025年度的审核数据变化以及监管政策的调整均成为企业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针对深交所的审核政策,您如何看待其对企业未来上市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