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软遭遇了一项复杂挑战,超过六十位股东共同提出了一项提案,要求对其在人权方面的尽职调查程序进行审查。这一事件在商业界和人权领域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接下来,微软将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这一局面?
股东联名提案
IT之家于7月15日报道,彭博社和PC Gamer等媒体披露,超过60位微软股东共同提出了一项提案,该提案要求微软公开一份报告,对人权尽职调查(HRDD)程序进行审查。股东们期望通过此举,确保微软的AI技术与云服务不会被用于侵犯人权或违背国际人道主义法律。尽管这些股东的持股份额十分有限,大约仅有8000万美元,然而,这60名联合提案者的数量却打破了微软历史上支持某项决议的最大股东群体规模的记录。
提案质疑声明
该提案对微软在5月份声明中的多个重要观点提出了疑问。声明中并未阐述评估的属性、“伤害”的具体定义以及外部合作机构的身份。此外,提案还特别强调微软在声明中承认其人力资源数据保护(HRDD)系统存在严重不足,即“微软无法对客户在其自有的服务器或设备上如何使用我们的软件进行有效监控”。该提案预计将在2025年12月的微软年度股东大会上进行表决。
争议焦点合作
此次提案引发的争议主要围绕微软与以色列国防部(IMOD)之间的合作关系。微软向其提供了 Azure 云服务、人工智能以及语言翻译技术。在 5 月份,微软发表声明,明确指出双方关系属于“常规商业往来”,并经过内部和外部的审查,结论是未发现任何证据显示微软的技术被用于伤害民众,亦未发现 IMOD 违反了服务条款或 AI 行为准则。
美联社报道回应
微软对美联社的报道作出了回应。报道指出,在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袭击之后,以色列军方对微软和OpenAI技术的使用量出现了显著上升。微软通过发表声明,旨在阐明其技术并未被滥用,并试图消除外界对其与以色列国防部合作关系的疑虑。
人权担忧凸显
股东们联名提交的提案凸显了社会对企业在人权问题上的责任担当的广泛关注。微软,作为一家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服务被广泛使用。若这些技术被滥用侵犯人权,其后果将极为严重。股东们的举措促使微软重新检视其人权合规流程,以期满足社会对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期待。
未来走向未知
该提案将在2025年12月举行的微软年度股东大会上进行表决,其结果尚不确定。若提案获得通过,微软将不得不强化其人权尽职审查机制;反之,若提案未获通过,微软或许将继续保持现状。不管结果如何,这一事件已经对微软发出了警示,未来在与客户合作的过程中,微软必须更加慎重地评估人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