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静怡 上海报道
7月9日,埃隆·马斯克创立的xAI公司推出了其最新旗舰产品Grok 4。该产品跳过了Grok 3.5版本,采用了25.6万tokens的上下文窗口,推理能力是上一代的十倍,并且具备多模态支持功能,给业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布会现场,马斯克身旁的两位xAI项目的核心创始人,均为华人血统。这并非他们与马斯克首次同台亮相。回溯至今年2月的发布会,他们便已作为核心成员的身份登台。
吴宇怀位于中央,这位来自杭州建德的“95后”青年,今年刚好迈入三十岁门槛。尽管年纪轻轻,他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初露锋芒。他在多伦多大学致力于机器学习博士学业,有幸成为“深度学习之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的弟子。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先后在Google DeepMind和OpenAI进行了实习,完成学业后,他加入了Google研究院,并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了博士后研究。到了2023年xAI公司成立之际,他荣幸地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加入,成为了该团队中最年轻的核心成员之一。
位于右侧的Jimmy Ba不仅是xAI的创立者之一,还担任了吴宇怀的指导老师。他本人也是多伦多大学的校友。值得一提的是,他与Diederik P. Kingma在2014年共同提出的Adam优化算法,现已成为深度学习领域内不可或缺的标准工具,并被众多主流AI模型广泛采用。在2025年,他凭借该论文荣获了ICLR的十年检验大奖,这一荣誉仅授予那些在发表十年后依旧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其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xAI的创始团队里,华人员工所占比例相当高——在最初的12位成员中,竟然有5位是华人身份。这其中,除了两位成员外,还囊括了多伦多大学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张国栋,哈佛大学数学系的本硕连读生杨格,以及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取得硕博学位的戴子航。
这种现象并非仅限于xAI。在硅谷地区,诸如Meta、OpenAI、Google DeepMind等知名科技公司的AI研究团队里,华裔科学家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不久前,Meta公司成功从苹果公司挖来了基础模型领域的负责人庞若鸣(Ruoming Pang),其年薪更是高达2亿美元之巨。目前,Meta的AI团队中已确认有9位华裔科学家成员。
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的日益激烈,华人科学家的作用将变得更加显著。这场关于人才的角逐,其结果或许将决定在人工智能时代谁能够占据最前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