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盖蒂图片社
邓恩先生曾担任通用汽车的高级管理人员,目前担任行业顾问,他在中国汽车领域辛勤耕耘已超过二十载。
您可能听说过比亚迪。
数年前,比亚迪还只是汽车界的一股中等力量,然而在去年,它成功超越了特斯拉,荣登全球最畅销电动汽车品牌的宝座。据预测,到了2030年,比亚迪有望与丰田、大众这两大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商并肩前行。
然而大多数美国人从未见过比亚迪,而且短期内可能也不会见到。
比亚迪,别称“Build Your Dreams”(成就你的梦想),却在美国遭遇了上路禁令。为了捍卫本国汽车企业的利益,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实施了双倍关税。虽然这样的关税壁垒可能暂时为美国汽车行业赢得喘息之机,但终究无法抵挡住比亚迪及其所象征的更大威胁对美国制造商的冲击。
这家企业展现了一种令美国自愧不如的中国工业发展模式。该模式汇聚了政府财政的大力扶持、系统化的长远规划和主动的创新精神,使得我国在从电池制造到机器人技术,再到无人机领域等一系列高科技产业中,成功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眼见这些市场被我国企业所占领,实在是令人感到忧虑。若汽车产业面临相似的挑战,考虑到其庞大的规模以及在经济、政治及战略层面的关键地位,对美国造成的冲击将会更为剧烈。
比亚迪等中国新兴汽车品牌的成就,对美汽车工业乃至整个工业界发出了警示。我们必须鼓起勇气,深刻意识到我国与先进水平的差距,摒弃自满心态,并实施一项由政府牵头、刻不容缓的行动——类似于针对汽车行业的曼哈顿计划——以重振美国的竞争力。
1992年,我于北京创立了一家汽车咨询企业,彼时中国的汽车工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所生产的汽车品质普遍较低。设计简陋,采用成本较低的原材料,故障频发,这一现象与我国当时作为劣质仿冒品生产地的声誉相呼应。自2003年起,开始生产汽车电池的比亚迪亦未能幸免。多年来,比亚迪的汽车在中国市场因“质量差”而背负恶名。
往昔时光已然不再,我几乎对比亚迪旗下的所有车型都了如指掌。如今,这些车型在造型设计、功能配置、尖端技术以及整体品质上,已经与特斯拉等顶尖品牌难分伯仲。比亚迪的Blade电池被誉为全球最安全、性价比最高的电池之一,其卓越性能甚至吸引了丰田和特斯拉将其纳入部分车型的配置之中。最让对手感到忧虑的是,比亚迪的定价异常低廉:其最经济的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售价不足一万美元,仅仅相当于美国市场上最廉价电动汽车价格的三分之一。
比亚迪究竟如何实现这一成就的呢?“得益于政府补贴!”西方的批评者往往会这样喊叫,这无疑也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悉,比亚迪以及其他中国汽车企业多年来已经得到了数十亿美元的政府资助。纵然美国人可能会对此抱怨连连,但中国并不会仅仅因为我们的不喜欢就放弃这种发展模式。
如今,中国汽车在设计、功能、先进技术和整体质量方面已与特斯拉等其他顶级品牌不相上下。菲利克斯·施密特为《纽约时报》拍摄
这并非比亚迪取得成功的唯一因素。得益于垂直整合的优势,比亚迪得以以较低的成本制造汽车。相较于大多数大型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多数关键部件均为自主生产,涵盖电池、半导体、电机以及平板电脑屏幕等,这不仅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提升了质量控制水平。比亚迪自主研发了汽车控制系统软件,同时掌握了生产电池所需矿物的矿山及矿业企业的股权,并且依托自家的专用汽车运输船队,将产品运送至全球各地。
比亚迪正致力于技术创新。在今年的成果中,他们推出了一项自动驾驶技术,其表现或许能与特斯拉媲美,甚至更为出色。比亚迪自豪地宣称,这项技术仅需五分钟就能为车辆完成充电——其速度之快,宛如加油一般。该公司的高端车型阵容中,有仰望U8这款豪华SUV,它具备360度原地旋转的能力,且能在水中进行短距离航行。
有观点主张,应当允许比亚迪进军美国市场。此举不仅能让美国消费者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时,美国制造商也有机会向比亚迪取经学习。
比亚迪目前在成本控制和电池技术领域占据绝对优势,这或许会对其在美国的对手造成致命打击,进而威胁到美国一个至关重要的产业以及数十万个工作岗位。鉴于此,福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去年曾公开表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对美国构成了生存上的威胁。同样,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表示,这些电动汽车将在不设立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对竞争对手造成“摧毁性”的冲击。
通过设置关税,我们或许能够给予美国企业一定的庇护,然而这并不能改变我们遭受巨大损失的现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与出口国,涵盖了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多种车型。尽管比亚迪等国内企业可能在美国市场遭遇闭门羹,但它们正逐步主导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面对海外市场的竞争劣势,美国汽车制造商不得不退守至它们仍具优势的有限领域——那就是国内的高油耗卡车和SUV市场。
美国有必要参考中国的策略。早在十年前,我国便描绘出了引领未来技术发展的宏伟蓝图,并投入了庞大的资金支持,尽管他们清楚这需要漫长的岁月才能看到成效。比亚迪只是众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个。若要效仿我国的做法,特别是在政府积极介入的背景下,对于华盛顿的许多人而言,或许难以认同。然而,美国尚未遭遇过中国这样的工业对手。
这不仅仅关乎电动汽车。强大的汽车行业对国防具有重要意义。
在比亚迪等国内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我国已经超越了底特律,确立了全球汽车产业的中心地位。美国应当集中精力重塑世界级的制造与供应链体系,否则,我国的汽车企业将不得不在关税的庇护下苟延残喘,持续生产燃油车型如卡车和SUV,最终可能逐渐被市场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