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儿回归之作,《淬火年代》作为一部融合了年代、创业以及现实题材的作品,尽管在收视率上并未独占鳌头,但整体表现还是相当得体。
当然,《淬火年代》收视率低迷的根本原因,很可能并非宋祖儿的过错,而是源自张新成的表现,他所饰演的柳钧角色,在2025年中被广大观众普遍认为是最不受欢迎的男主角之一。
《淬火年代》虽不能称作名角荟萃,却也算得上是一众资深演员的聚集地(宋祖儿虽年幼,但凭借其丰富的戏龄,亦可列入老戏骨之列),张新成虽然在当红小生中表现突出,但在演技方面,与任程伟、刘均等资深演员相比,还是略显不足。
然而,《淬火年代》的收视率并不理想,口碑也显得相当一般,这并非因为张新成的演技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柳钧这个角色的设定存在严重缺陷。
初见柳钧这一形象,不禁令人心生怜悯,进而得出一个推论:通过柳钧的经历,便能洞悉为何众多高材生选择不返回祖国。
柳钧踏入父亲一手创立的老机械厂,身着笔挺的西装,步履间却透着几分无助,仿佛误入歧途的羔羊。厂内那古老的机床发出沉闷的轰鸣声,老师傅们悠闲地叼着烟卷,围坐在一起打牌。墙上原本醒目的“安全生产”标语,如今已经斑驳褪色,仅剩轮廓模糊不清。这哪里是迎接海归精英的场所?分明是一个即将分崩离析的破败摊子,急需柳钧挺身而出,接手重任。
而接手后的柳钧,为了打造好机械厂,也是呕心沥血。
为了使机械厂回归正轨,柳钧换下了老旧的车床,引入了先进的数控设备。他不仅亲自指导工人使用这些数控机床,以期提升工作效率,却遭到了“崇洋媚外”的指责。
为了成功拿下这一笔订单,这位归国精英柳钧,不得不深入融入酒桌文化,甚至不惜喝到胃出血的地步。
令人愤慨的是,柳钧费尽心血研发的新产品,竟然被其他工厂的老板擅自仿制生产,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他甚至付出了手指被砍的惨痛代价。
毫不夸张地讲,张新成的柳钧,堪称一个全心全意追求技术的“技术狂热者”,他的才华让所有工厂和企业都渴望拥有,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生命线”。
然而,这些表面上令人感伤的“伤心事”背后,实则无不显现出柳钧个人的作为。
在《淬火年代》中,柳钧的角色起初情商几乎为零,从导演的构思中可以看出,他们意图塑造一个“智商高超、接受过国外精英教育、未受酒桌文化影响”的卓越人才。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已是2025年,并非《淬火年代》所描绘的九十年代,首先便无法成立的是:那位德国机械博士,他的情商似乎并不高。
柳钧的思维模式,若在剧中有所体现:他在酒席上屡次与父亲的商业伙伴发生争执,且多次对其他工厂的巨头视而不见。
柳钧实际上无法在德国顺利完成学业;随着中国与世界逐渐融合,不难察觉,人际交往的技巧在全球范围内都适用。
情商之低令人咋舌,在德国这种“宽进严出”的教育体系下,要想顺利毕业几乎是不可能的;导演过分追求对国内酒桌文化的讽刺,过分推崇德国的高精尖技术流,结果使得柳钧这个角色,从起初的令人同情,逐渐转变为后来的令人反感。
终究,没有人会欣赏一个对他人冷漠无情的个体,更难以忍受的是那些在餐桌上对年长者进行说教的行为。
还有后边柳钧处理工厂与婚姻时的处理方式,也让人反感。
柳钧的情商,成为了《淬火年代》最大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