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子县位于省境东南隅,毗邻上党盆地的西南边缘。此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名称源于远古时期长子县几个乡镇,尧帝的长子丹朱被封于此,故而得名。
山西长子农商银行,近年来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充当着主力军和排头兵的角色,紧密围绕“四个着力点”深入发展,通过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银行”的赞誉。
着力强化衔接 筑牢服务根基
遵循山西省农商银行党委及长治审计中心党委的安排,我们在执行策略上确保了连贯性,并加强了工作根基的稳固。首先,我们加强了组织团队之间的衔接,设立了乡村振兴事业部,专门负责全面推动相关工作;其次,我们精心挑选并派遣了专职人员,将超过30名客户经理派驻至基层网点,以此增强各网点的信贷营销能力,确保信贷服务能够深入到田间地头。推行常规化的驻村援助制度,确保援助活动无遗漏且持续深入。一方面,加强规划与制度的融合,尽早进行规划安排,编制有关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规划,具体细化年度任务、长远规划、主要任务和具体办法;另一方面,发布关于脱贫人口小额贷款的相关管理措施,规范贷款业务的操作流程。
着力发挥优势 巩固脱贫成果
长子农商银行充分利用其紧密依托县域、服务灵活便捷的“草根”特性。首先,该行不断强化对脱贫人口的信贷支持力度,到目前为止,已向175户脱贫人口发放了小额信贷,总额达到877.38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有档可查的脱贫户及边缘易陷入贫困的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要不断加强返贫情况的实时监控,并设立定期的周度监测报告机制,针对脱贫群体的小额信贷问题进行周密跟踪,迅速推进风险管理和化解工作,与地方政府紧密协作,确保不出现大规模返贫现象。三是持续推动主办银行的完善与发展。主动与项目对接,全力服务全局,荣获县委、县政府颁发的“乡村振兴主办银行”荣誉称号。
着力聚焦重点 全面融入大局
该行紧密遵循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县一业”发展战略,全方位打造服务“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新体系。首先,我们专注于“三农”领域,针对其需求,不断强化信贷扶持力度。二是,长子县享有“中国青椒之乡”的盛名,县委、县政府致力于复兴这一美誉,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扶持农业和农民的政策。他们始终将“三农”和小微企业作为工作重点,研发了“大棚贷”这一金融产品,并与13个乡镇(服务中心)建立了对接关系。2023年,共向535户青(尖)椒大棚种植户发放了贷款,累计金额达1.89亿元,为全县青(尖)椒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助力。第三点长子县几个乡镇,我们专注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实体,鉴于全县286个行政村均已建立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并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全覆盖,我们与县农业农村局携手,深入各个行政村。在全面了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状况和金融需求后,我们共同探讨了其产业形态、发展趋向、融资需求以及信贷支持的具体措施。随后,我们签署了旨在支持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的合作协议,并发布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贷款管理办法》以及《信用贷款管理办法》,为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该乡东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获得了260万元的授信额度,同时,鲍店镇王家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也得到了150万元的授信支持。
着力苦练内功 推动提质增效
长子农商银行始终秉持客户至上、市场引领的原则,积极创新服务方式,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首先,将创新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加速信贷业务的转型步伐。其次,紧密围绕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强化提升质量和效率的意识,不断深化改革与重塑,从规模扩张、信贷结构优化、资产质量提升、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持续优化信贷经营管理体制。此外,以整村授信为重要手段,着力打造信用工程。承担起引导作用,确立实施计划及评估机制;逐个村庄逐家逐户推进整村信用评级,促进农村信用体系稳健且持续地进步。对286个村庄实现全面信用评级,实现全覆盖,共评级14258户,授信总额达3.2亿元,实际使用贷款1.2亿元,同时,以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作为支撑,满足各类金融需求。针对农村客户的具体信贷需求,我们创新性地推出了“乡村振兴贷”以及“丹朱快贷”等一系列金融产品。这些举措旨在通过实际行动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同时,这也促使我们的“三农”服务产品体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领域在金融服务方面的多元化和多层次需求。此外,我们还依托“晋享贷”平台的优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提升。依托“晋享贷”线上办理的优势,秉持“减少客户出行,增加我们服务”的宗旨,建立了客户经理考核体系,推行了限时办理贷款服务,确保客户能够“足不出户完成所有手续”,同时实现了“审批速度极快”和“贷款发放迅速”,提供了高效的金融服务,成功解决了乡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