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丹朱镇,道路两侧绿树葱郁,村舍内外花开富贵,清新的草木气息伴随着孩子们的嬉笑声迎面扑来,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美景缓缓呈现在眼前。
丹朱镇荣获“全国文明镇”称号,不仅展现了错落有致的生态美景,还精心构筑了一系列充满百姓幸福感的绿色区域。这些空间从街头巷尾的绿植到城市中的公园,从生态建设延伸至民生福祉,共同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创洁净之镇,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
丹朱镇始终把环境整治视为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全面展开了针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活动,对“四堆”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对乱搭乱建现象进行了大力整治,从而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消除了脏乱差的问题。
丹朱镇在绿化美化工作中,恪守“见缝插绿、应绿尽绿”的理念,对镇区的主要道路以及村庄内的道路两旁进行了全方位的绿化工作,打造出了层次清晰、四季皆宜的绿化景观带。同时,特别重视绿化带的日常维护工作,力求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确保路旁的绿化带既美观又无损坏。
在丹朱镇的同贺村长子县丹朱镇 成员,那些昔日杂乱无章的闲置宅基地和荒废的边角地,如今已变成了精心设计的街角绿地。村民张大爷不禁感慨万分:“出门就能看到满眼的绿色,以前大家随意丢弃垃圾,现在却都争相为花草浇水,因为大家深刻意识到,保护这片绿色就是保卫我们的家园。”
丹朱镇正着力打造“亮点纷呈、线性美观、全面绽放”的公园网络,这些公园不仅提供了休闲场所,还成为了生态教学的场所、生物栖息的乐园、人与自然交流的舞台。目前,全镇已呈现出“村庄绿意盎然、道路林荫覆盖、房屋园中点缀、人景和谐相融”的生态风貌。
创文化之镇,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
丹朱镇坚定不移地贯彻文化导向,依托形式多样的文体赛事和文明创建活动,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文明乡俗、优良家风、纯朴民风,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享受。
丹朱镇在文化阵地建设上,着力发掘本土文化资源,精心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他们绘制了6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墙,这些墙以乡风文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图文并茂,易于理解,已成为传播文明理念的关键媒介。同时,我们应强化村级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已有48个村(社区)基本完成了标准化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构建,这些中心配备了图书室、活动室以及文化广场等必要设施,从而为群众提供了开展文化活动的优质场所。
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于移风易俗。丹朱镇在全镇范围内48个村(社区)中,选出了红白理事会的成员,并全新构建了“一约四会”的版面,包括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以及禁毒禁赌会。通过示范引领、宣传教育、制度规范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村民摒弃陈旧的风俗习惯,培育新的文明风尚。
丹朱镇不仅重视对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继承,还通过举办非遗展览、传统技艺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民众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升文化自豪感。此外,该镇还致力于强化家风家训的建设,举办了“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通过身边的事例来启迪和教育身边的人,从而促进社会形成尊德崇善的良好风尚。
创志愿之镇,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
丹朱镇设立了“丹朱管家”以及六支专业的志愿者服务团队,打造了一个全面覆盖、功能完备的志愿服务网络。这些团队由社区党员、热心居民等组成,他们每日奔波在街头巷尾,既担任文明引导者,又负责收集民意,同时也是政策宣传者,确保了“小问题在网格内解决,大问题在社区内解决”,搭建起了党群紧密联系的桥梁,将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传递到群众的心中。
丹朱镇现今,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新潮流,“有时间投身志愿服务、遇到困难寻求志愿者帮助”蔚然成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精神愈发浓郁。志愿者们以真挚的付出、周到的服务,将关爱与温暖传递到民众心中,有效提升了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及满意度,为文明乡镇的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精神活力。
我们将不断推进“志愿+”服务模式的深入发展,致力于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并计划在更多村落或社区中构建融合生态休闲与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公共区域。通过优化功能分区、升级服务设施、拓展活动平台,旨在让文明创建的成果更加贴近居民生活长子县丹朱镇 成员,切实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进而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局面。丹朱镇组织宣传委员廉锐如是说。
丹朱镇历经从单一的美景到全面的美观,从外在的环境美到日常生活的美,再到内心的美好,通过其切实的创建成效展示了:文明建设不仅改变了城镇的容颜,还显著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精神层次。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镇,正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新时代文明建设的征程中坚定地大步前进,让文明的鲜花绽放得愈发灿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