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所输出的剧本框架与人类编剧的精致描绘相碰撞,究竟谁将引领影视创作的未来走向?近期,第三届全球编剧创作峰会已在被誉为“中国最美山庄”的澳涞山庄隆重开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此次盛会集结了全球影视创作的顶尖人才,紧扣“AI与人文叙事”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跨文化和跨领域的深入探讨,为全球影视产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
作为世界电影产业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峰会汇聚了来自好莱坞编剧工会的代表、欧洲“艺术电影编剧联盟”的成员以及我国顶尖编剧团队等众多重量级嘉宾。在开幕式上,主办方明确表示:“面对AI技术正在重塑创作环境的当下,峰会力图借助全球智慧的交流与碰撞,维护故事创作中的人文关怀,并寻求影视艺术的新发展领域。”
主题演讲环节成功激发了思想的火花。好莱坞经验丰富的编剧约翰·史密斯通过虚拟平台进行实时连接,以《商业巨片的剧本构建艺术》为题,深入剖析了《星球大战》系列的叙事技巧;来自欧洲的编剧安娜·科娃则以《关于移民主题影片的情感依托》为例,阐述了文艺电影如何通过故事讲述跨越文化的界限。这两场风格截然不同的演讲,充分展示了全球编剧对于不同类型作品的深刻洞察。
备受关注的圆桌讨论将会议气氛推向了顶点。“AI与编剧,究竟谁是创作的主导?”这一尖锐话题,激起了业界“领航者”们之间的激烈辩论。知名导演胡雪桦坦言:“AI能够根据算法生成剧情,却无法取代人类对生活体验的共鸣能力。”北京电影学院的刘德濒教授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见解,他认为人机合作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负责数据的整合和节奏的掌控,而人类则应专注于价值观的传递和情感的塑造。在版权归属的争议以及创作模式的创新上,嘉宾们的思想交流碰撞,共同描绘出了影视创作领域的未来景象。
正值我国电影业迎来120华诞之际,本次峰会特别安排了“王兴东创作生涯五十载启示”这一主题研讨会。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的会长王兴东的珍贵手稿得以展出,业界翘楚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而这些内容与我国作家协会主席张宏森的祝贺信相互映衬,共同追溯了中国编剧们的奋斗足迹,并对新时代编剧的职责和使命进行了深入讨论。
青年编剧培育项目在峰会中成为一大焦点。超过三十位新生代编剧携带着涵盖科幻、现实等多种题材的剧本走上舞台进行展示,吸引了华谊兄弟、柠萌影业等业界领军企业的青睐,现场纷纷伸出合作之手。“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造就善于编织故事的人才,更要精心培育那些富有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的创作者。”项目负责人如是说。
澳涞山庄,拥有高达90%的森林覆盖率,不仅以其宁静的天然氧吧环境激发创作灵感,还凭借澳涞坞短剧影视基地的完整产业链资源,为剧本孵化提供从文字到影像的一站式服务。主办方透露,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全球编剧的创作营地,实现思想碰撞的常态化。
这场为期三日的行业盛会,以主题演讲、项目投资、大师工坊等多种形式,构筑了一个国际化的创作交流舞台。随着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影视界,第三届全球编剧创作峰会在澳涞山庄发出的文化强音,或许将变成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