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张大千为何奔赴敦煌?历时两年临摹壁画背后有何故事

张大千与常书鸿之间的敦煌之缘,历来被众人广为传颂。他们在敦煌的邂逅,以及随后的深厚交往,共同谱写了一则艺术界的美好传说。

敦煌初临

1941年3月,张大千携儿子张心智、侄子张心德以及工匠数人,踏上前往大漠敦煌的征程。抵达莫高窟后,他们开始了一项历时两年多的壁画临摹工作。张大千倾注全力,旨在从这些古老的壁画中汲取艺术精华,以期为自己的创作注入新的灵感。

常书赴敦

1943年3月,留法画家常书鸿归国后,肩负起创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重任。他率领由五人组成的团队,历经风雨,急速奔赴敦煌。抵达目的地后,他们发现张大千的临摹作业即将完成。张大千对他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不仅为他们安排了住宿,还亲自下厨,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宴会。

临行馈赠

两个月后,张大千即将告别敦煌。他将亲自搜集、整理的敦煌调查资料、考察记录以及研究成果,留给常书鸿,以备后续工作参考。在离别之际,张大千还私下赠予常书鸿一幅“藏宝图”,并叮嘱他在自己离开后才能开启。这幅图实际上是蘑菇位置的标记,常书鸿依照图示成功找到了蘑菇。

文献相赠

1947年,张大千得知常书鸿在敦煌研究方面缺乏参考资料,于是委托其“师妹”李承仙,将日本学者松本荣一所撰写的《敦煌画研究》一书转交给了常书鸿及其研究团队。书中不仅有张大千用朱笔所作的详尽批注,这些批注让常书鸿深感敬佩。

仗义执言

常书鸿与李承仙喜结连理之际,张大千特意绘制《嘉藕图》以示庆祝。之后,张大千被指控“破坏敦煌壁画”,常书鸿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他辩护。当教育部长朱家骅提出质疑时,常书鸿义无反顾地直言不讳,阐明真相,并撰写文章为张大千洗清冤屈。

书信寄情

1980年,常书鸿归国后定居于北京,向海外居住的张大千致信。他在信中倾诉了对张大千的深切思念,回忆起长达三十七年的分别,并诚挚地邀请张大千返回祖国。同时,他还随信附上了《敦煌的艺术》一书及画作,希望张大千能够重视大陆的艺术界。

您如何评价张大千与常书鸿之间历经数十年而始终深厚的友谊?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及转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闽东之光影像中心 渭南高级中学 惠东县港口中学 阳江市物业和房屋租赁管理所 东明县城关街道办事处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财政局 衡水市委党校 鲁山县委统战部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