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竟带乡村儿童干这事?

7月7日,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的“花伴童行”社会实践团抵达湖南新宁县中房村,他们携手10多名乡村孩童,共同参与了“锤草印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活动。在这片乡野之地,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实践活动正在进行,千年传承的非遗技艺与孩子们的纯真想象力相互碰撞,激发出独特的火花,同时也开辟了“非遗与乡村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

非遗课堂扎根乡土

在村活动中心,志愿者们借助视频演示和实物展示,向孩子们阐释了捶草印花的历史起源及制作工艺。现场采摘的枫叶、三叶草、芒草等植物,化身为最直观的教学工具——锯齿状的叶缘、心形的叶片、羽毛状的草穗,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细致观察着大自然的奇妙创造,并将其巧妙地转化为布料上的创意。

摆放好花草,轻柔地敲击,颜色逐渐渗透……在手把手的教导下,孩子们将植物平铺在棉布上,用锤子轻轻敲打,定格住自然的魅力。在活动现场,童趣与草木的香气相互交融,一件件带有生动纹理的作品在欢笑声中诞生,成为孩子们手中珍贵的“自然之章”。

文化传承浸润童心

湖南新宁:非遗进乡村 锤草凝香里的童心传承__湖南新宁:非遗进乡村 锤草凝香里的童心传承

非遗并非仅是陈列在博物馆中的展品,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智慧结晶。志愿者的话语揭示了活动的根本宗旨。本次实践活动创新性地引入了“非遗+陪伴”的模式,一方面,通过植物拓印活动让留守儿童亲身感受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另一方面,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填补了他们情感上的空白。

中房村驻村书记透露,孩子们在敲打中学会了细致观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了被关爱的温馨。许多留守儿童对本土文化了解不足,此类活动不仅激发了他们对文化的认同感,也滋养了他们的心灵。此外,团队计划将作品转化为文创产品进行义卖,用所得收入购买爱心物资回馈给孩子们,构建起“创作—价值—回馈”的良性循环,以此实现“扶智”“扶志”的双重目标。

在这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中播下的文化种子,正静静地生根发芽,成为乡村教育与文化遗产传承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生动例证,同时也凸显了青年志愿者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杨彬、唐恬恬、羊海航)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