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亚羽联与印尼羽协共同发布消息,指出我国羽毛球选手张志杰在一场赛事中突发晕厥,虽经医院全力救治,但终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17岁。
比赛录像揭示,张志杰在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团体小组赛与日本队第三场男单较量中突然晕倒,身体剧烈抽搐。尽管现场赛事的医生和医疗团队对张志杰进行了紧急救治,并迅速将其送往医院,遗憾的是,最终未能挽救他的生命。亚羽联以及印尼羽协在公告中沉痛宣布:“羽毛球界痛失一位杰出天才。”
张志杰生前接受CCTV5采访截图
媒体报道显示,张志杰在2007年1月于浙江嘉兴降生,自幼儿园大班起便对羽毛球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小学三年级时成功加入浙江省羽毛球队。他在2022年的全国U系列羽毛球比赛中荣获U15-17总决赛15岁组男子单打冠军,2023年则接连斩获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乙组男子单打冠军以及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冠军。在2024年荷兰青年羽毛球国际大奖赛上,张志杰一举夺魁。
医生称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很大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主任医师王利宏于7月1日,在都市快报·城市互动的采访中提到,通过观看现场视频分析,张志杰的症状更符合心源性猝死的特征。结合我们临床接诊的实际情况,通常在参与羽毛球、马拉松等高强度运动时,猝死现象并不罕见,而低钾血症往往是导致这一严重后果的关键诱因。
王利宏医生指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会大量排汗。汗液流失的同时,体内的电解质也会大量减少,这可能导致低钾、低镁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引发心脏电活动的不稳定。在此情况下,人体交感神经本就高度兴奋,这会进一步增加心肌缺血缺氧的风险。当这些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也随之上升。
7月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卢骁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达了对(张志杰)运动过程中突然倒地视频的深切同情。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他目睹运动员倒地的场景,心中充满了忧虑。他想到,如此年轻的运动员竟然遭遇猝死,而且猝死前还出现了明显的抽搐。从他的专业角度分析,患者很可能患有恶性心律失常。
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副主任、主任医师汤益民于7月1日接受都市快报·城市互动栏目采访时指出,张志杰倒地后所显现的症状很可能是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这一病症最显著的特征是心脏供血量急剧减少,进而引发大脑严重缺血。症状轻微者可能仅表现为眩晕和意识模糊,而严重者则可能完全失去意识。此外,患者还常伴有抽搐、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并可能出现青紫现象。张志杰倒地后出现的痉挛现象,很可能是由心搏突然停止以及大脑因缺血缺氧所引起的。
健康时报 曹子豪 摄
3类运动猝死风险高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然而,与之相关的猝死事件也并不鲜见。据《法医学杂志》2022年4月发表的《广东地区运动相关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调查》一文,通过对2007年至2021年这15年间广东省374起与运动有关的猝死案例进行搜集与分析,结果显示,导致运动猝死人数最多的前三项运动分别是:
篮球(34.5%)跑步(19.5%)羽毛球(12%)
研究截图
研究表明,在众多运动猝死案例中,高达77%的个体在发生猝死之前并未出现任何明显的预警信号。在这些案例中,所记录的早期征兆主要有:肢体痉挛、唾液外溢、呼吸急促、剧烈喘息或产生异常声响等。
根据研究总结了几个关于运动猝死比较重要的结论:
1. 高强度、对抗性运动更易发生运动猝死
该研究数据显示,运动猝死现象多见于高强度的对抗性运动之中。例如,篮球、跑步、乒乓球、羽毛球、足球以及网球等运动,均属于强度较高且竞争激烈的范畴。
研究截图
2. 39~59岁是发生运动猝死最多的年龄段
研究数据显示,男性遭遇运动猝死的情形显著高于女性。特别是39至59岁的男性,这一年龄段成为运动猝死的高发期。专家分析,这一年龄段的个体,其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患病的风险也随之提升,因此更容易因为诸如冠心病等因素引发猝死。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之下,运动时间多集中在下班时段,身体已显疲惫,运动也缺乏规律,这无疑提高了猝死的风险。
研究截图
3. 年轻人运动猝死主要因不恰当运动强度
0至19岁以及19至39岁这两个年龄段,运动猝死的案例相对较多。研究团队指出,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往往因为争胜心切、运动强度大、竞争激烈,再加上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和运动强度不适宜,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猝死风险的提升。
4. 猝死常发生运动期间和运动后1小时内
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期间或运动后短短一小时内,运动猝死事件尤为频繁。在所调查的280起运动猝死案例中,有74.87%发生在运动过程中;另外,还有75起案例发生在运动结束后的1小时内,这一比例达到20.05%。这两部分加起来,占据了所有运动猝死案例的94.92%。
预防运动猝死,记住这几点
在运动过程中,我们这些普通人同样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以预防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猝死风险,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值得牢记。
一、运动前做好身体评估和准备
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从事何种运动,运动前均需对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详尽评估。特别是那些患有心脏或血管疾病的人,在开始规律运动之前,或者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并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意见为佳。
对于一般大众来说,在运动之前15岁男孩参加体育考试猝死 当地通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是必要的,最好进行一次身体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心血管问题。同时,还需留意近期是否有过感冒、熬夜、饮酒、过度劳累等情况,以及是否有身体不适的迹象。总之,在未明确身体状况前,应避免进行强度大、对抗性强的运动。
长时间缺乏运动的人群应避免突然进行大量运动,亦不宜从事高强度的锻炼。在运动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适度而为,逐步提升运动量,并确保充分的热身。此外,还需注意避免在高温或极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运动。
二、运动中注意身体状态和补充
在运动期间,应密切关注个人心率变化,留意自身感受,并根据个人反应来判断运动强度是否适中。尤其是那些参与高强度、对抗性运动的人群,建议配备心率手表或心率带,以便实时监测心率状况。
在运动时,务必高度重视防止脱水现象。脱水以及电解质的流失在运动中极其危险,必须及时补充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或出汗量大的运动场合。
运动过程中若感到身体不适、出现中暑症状或呼吸变得困难,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适当减少运动量。
三、运动后要做好身体的恢复
剧烈运动之后,切勿立即静止不动或坐下。需给予身体一段恢复期,使其逐步从紧张的运动状态中放松。
运动结束后,应避免猛灌水、过量喝冷饮或直接冲冷水澡。这些过度的寒冷刺激可能对心脏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运动性猝死。
运动结束后,进行冷身运动是相当必要的。若运动后立即停止,就如同突然踩下急刹车,此时进行冷身运动,有助于将快速跳动的心率逐渐降低至安全范围。中高强度运动后,慢跑、快走以及舒展放松等动作,都有助于血液回流,维持血液循环。
本文内容来源于:①央视新闻客户端于2024年7月1日发布的《17岁羽毛球选手张志杰在比赛中晕倒,不幸去世》的报道;②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在2024年7月1日披露的《张志杰抢救过程揭秘,急救是否及时》一文。嘉兴体育局就最新情况作出以下声明:③2024年7月1日,来自浙大二院急诊科的卢骁医生在其微博上发布信息④;马成栋、吴秋萍、赵乾皓等研究者共同完成的《广东地区运动相关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调查》一文15岁男孩参加体育考试猝死 当地通报,发表于《法医学杂志》2022年第38卷第2期,页码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