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30天公示期,这些要点你知道吗?

依据相关法规,目前正对《长治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进行公示,现将相关事项公布如下:

公示期限从2012年12月10日开始,持续至2013年1月8日,总计历时30天。

公示的地点为:长治市规划勘测局的官方网站(网址:www.czsghj.cn)以及现场展示。

三、在公示阶段,市规划局将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咨询服务;同时,我们诚挚邀请广大市民在公示期间积极提出您认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四、咨询电话:2026471

五、联 系 人:李晋芳

六、意见反馈邮箱:sxczghkcj@163.com

七、通讯地址:长治市英雄中路81号12楼1210室

特此公告

长治市规划勘测局

2012年12月10日

一、规划目的

为了实施科学发展观,执行山西省关于城镇化“加快速度、提升质量”的方针以及“一个核心、一个圈层、三个群体”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推动长治市经济与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遵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健康城镇化建设;紧紧把握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优势;凸显长治市的独特魅力和优势,推动产业向绿色和循环经济转型,持续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助力长治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规划重点

1、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4、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

5、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国务院关于强化城乡规划监管的通告》(国发第13号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关于强化城市总体规划执行力度相关意见的文件,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建设部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2〕号)。

4、依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规范》(建设部令第146号),该规范于2006年正式实施。

5、《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

6、《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

山西省颁布了《关于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8、国家、省、市的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五、规划期限:2011年-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

中期为2016-2020年;

远期为2021-2030年

远景为2030年以后

六、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长治市域,分为以下3个层次:

1、市域

长治市行政区域涵盖城区、郊区以及襄垣、潞城、长治、长子、屯留、壶关、平顺、武乡、沁县、沁源、黎城等13个区县,总面积达到13957.8平方公里。

2、规划区

该规划区域的总体面积达到了1312.6平方公里,其核心区域涵盖主体部分,同时还包括辛安泉水源地,以及为长治新机场选址所设定的控制区域。

(1)主体部分:

涵盖城市和郊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屯留县的上村镇、渔泽镇和康庄工业园区,长治县的行政区域,潞城市翟店镇(位于国道207线西侧、邯长铁路南侧的区域),以及潞城市、壶关县和平顺县周边的高速公路西侧区域。

(2)辛安泉水源地:

位于潞城、黎城、平顺三县市交界处,总面积3.8 平方公里。

(3)规划长治新机场选址控制区:

长子县南常村、长治县北呈乡、屯留县沙庄村、长子县色头镇这四个长治新机场的选址控制区域,将被纳入规划区,其总面积达到了4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

长治市市区行政区域构成了中心城区长子县总体规划,其总面积达到了344.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用地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域以及马厂和故县两大组团。

七、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

1、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

2、建设面向晋冀豫的宜居门户城市;

3、建设山西省新型工业基地和转型试点城市;

4、培育晋东南旅游接待和集散中心;

5、推动晋东南地区一体化发展。

八、市域城乡统筹与人口城镇化发展战略

1、城乡统筹模式

构建一种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该模式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核心理念,注重土地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同时融合集中与分散的布局特点。

2、城乡统筹战略

采取“核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协同、县城支撑、重点镇带动、中心村发展”的层级推进策略。

(2)战略二:质量与速度均衡的城镇化战略;

(3)战略三: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空间资源配置战略;

(4)战略四:以建设宜居城镇为目标的城镇品质提升战略;

(5)战略五:以城乡均衡发展为导向的机制创新战略;

3、市域总人口

长治市2015年市域总人口达到349万人;

长治市2020年市域总人口达到365万人;

长治市2030年市域总人口达到390万人。

4、市域城镇化水平

长治市在2015年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城镇化率上升至52%,同时,城镇人口数量也增至182万。

长治市在2020年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城镇化率攀升至60%;与此同时,城镇人口数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了219万人的规模。

长治市预计到2030年,其城镇化率将攀升至68%,届时城镇人口数量将增至265万。

九、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1、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长治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为“一核、一轴、双圈”。

(1)一核:中心城市;

(2)一轴:南北向城镇与产业发展轴;

(3)双圈:分为核心圈层和拓展圈层;

核心区域——上党城镇集群,涵盖了一个核心城市及六个周边县市:潞城、壶关、长治、长子、屯留、襄垣,共计七个行政区域。

拓展圈层:包括平顺、黎城、武乡、沁县、沁源5个县。

2、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规划长治市域城镇规模结构分为五个等级:

特大城市:指中心城市;

中等城市:共3个,包括襄垣县城、潞城市区和长治县城;

小城市:共 8个,包括长子县城、屯留县城、壶关县城等;

中心镇:共22个,包括大堡头镇、慈林镇、鲍店镇等;

一般镇:共32个,包括西火镇、贾掌镇、余吾镇、西井镇等。

3、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对长治市域内的城镇职能进行规划,将其划分为综合发展型、传统工矿型、制造加工型、交通服务型、旅游服务型以及农村集贸型等六种不同类型。

十、市域产业布局

1、产业体系构建

(1)基础型产业;

(2)战略型产业;

(3)孵育型产业;

2、总体结构

规划长治市域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一带、三区”。

(1)“一心”为综合服务产业中心,即中心城市。

“一带”指的是产业集中发展的区域,它以以上党城镇群(1+6)各区的工业园区为基础,形成环绕中心城市发展的产业带。

三区划分为:西北部的生态旅游与循环经济示范区,涵盖沁源、沁县两县;中部的资源产业与新兴产业集聚区,包括城区、郊区以及武乡、襄垣、潞城、长治、屯留、长子等八个区县;东部的特色农业与旅游发展区,则由黎城、平顺、壶关三个县组成。

十一、市域土地利用规划

1、城乡用地调整策略

坚决维护基本农田的完整,努力提升中低产田的生产力,进而推动农业产量和收入的增长。

(2)提高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水平。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同时保障规划中重大基础设施所需的建设用地。

全面推动土地的整理、复垦、开发和整治工作,并实施多种综合性策略,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5)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城乡用地布局。

2、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将调整至975.6平方公里,而到2030年,这一面积将增至1061.7平方公里。

3、非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全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面积设定为12982.2平方公里,而到了2030年,这一面积将调整为12896.1平方公里。

十二、区域协调规划

1、建设晋冀豫交界地区门户城市

2、落实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体系空间格局

3、推进晋东南地区一体化发展

4、提升城市的区域交通条件

十三、城市性质与规模:

长治市的城市定位已明确,它被规划为太行山区的宜居山水名城,同时也是晋冀豫三省交界的门户城市,并且是关键的新型能源与制造业基地。

2、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截至2015年,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总数已攀升至72万。在这之中,主城区的人口约为59万,马厂组团有5.8万人,而故县组团则拥有6.9万人。

截至2020年,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总数已上升至八十二万。在这之中,主城区的人口约为六十八万,马厂组团的人口为六万八千,而故县组团的人口则为七万二千。

截至2030年,中心城区的人口总数将达到102万。在这之中,主城区的人口约为86万,马厂组团约有8.4万,而故县组团则大约有7.6万。

3、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截至2030年,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100.9平方公里,平均每人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98.9平方米。具体来看:

主城区规划用地的总规模达到了87.3平方公里,而平均每人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01.6平方米。

马厂区域的土地规划用于建设,总面积达到了7.7平方公里,而平均每人可分配到的城市建设用地为92.1平方米。

故县地区的整体规划中,划定的建设用地总面积达到了6.8平方公里,而人均分配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88.8平方米。

十四、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1、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中心城区以向西为主要城市发展方向。

2、用地布局策略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策略为:西拓东控,南北对接。

西拓东控策略下,规划期内,城市新区建设将侧重于漳泽湖以东、现状建成区以西的区域;同时,城市建设用地将主要集中于延山路以西地带,并需确保老顶山前地区的景观风格统一、建筑密度合理以及绿化系统完善。

南北联动:通过实施大辛庄镇改造以及科教文化园区等项目,促进主城区与马厂组团的土地资源整合;同时,在城市南部区域,规划强调在功能分区、空间开发、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领域,与长治县的城市扩张和产业规划相协调。

3、中心城区规划空间布局

规划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为“两带、一城、两组团”。

(1)“两带”:东山郊野公园系统和浊漳河水系郊野公园系统

(2)“一城”:主城区

主城区规划将着重推进公共服务功能的提升、城市居住功能的优化以及先进制造业功能的强化。

规划主城区形成两个中心、四条发展轴、两个分区。

两个中心——包括新区中心和旧区中心。

这四条发展轴线涵盖了英雄路、长北干线、太行街以及解放路。

两个分区——包括城市新区和城市旧区。

(3)“两组团”——故县组团和马厂组团

故县组团作为长治市的关键工业园区,其规划旨在依托长治钢铁厂,推动现代制造业的进步,并相应地完善生产服务、居住以及公共服务的各项功能。

长子县总体规划_长治市城市总体规划_长治市2011-2030规划

马厂组团位于中心城区,是商贸物流的集散中心,同时也是关键的滨湖休闲旅游点。

4、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构成

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构成详见附表1

5、大公园体系构成

对中心城区及邻近区域内的绿化水域开放区域,实施保护与开发区域的划分管理,并打造郊野公园网络及休闲绿道网络。具体而言,东山郊野公园系统涵盖了6个山地型郊野公园;浊漳河水系郊野公园系统则包括9个湿地型郊野公园;此外,规划的绿道被划分为小型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三种类型。

制定方案以维护漳泽湖及其上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同时妥善协调城市扩张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6、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结构可概括为:“构建两个核心区域,形成四条主要轴线,分布多个功能带,设立众多服务点”。

“两心”指新区公共服务中心及旧区公共服务中心;

“四轴”涵盖了英雄路、长北干线、太行路以及解放路这四条关键的公共设施发展轴线。

“多带”指沿主要生活性道路两侧形成公共设施待;

“多点”指依托居住区中心设置公共设施节点。

中心城区的公共设施用地被划分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两大类。总计规划了1800.7公顷的公共设施用地,这一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20.6%。此外,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20.9平方米。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面积为877.6公顷,这一比例占到了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0.1%,人均分配的用地面积为10.2平方米。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面积为923.1公顷,这一比例占据了城市整体建设用地的10.6%,人均分配达到了10.7平方米。

7、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确定的居住用地总面积达到了3167.2公顷,这一比例占据了总用地的36.3%,人均面积达到了36.8平方米。居住区被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规划保留与改造的居住区,另一类则是新建的居住区。在规划保留与改造类居住区中,共有24个区域,其中主城区有22个,马厂组团和故县组团各有一个;而在新建类居住区中,共有3个,它们都位于主城区。

保障性住房需选址于交通便利的公共交通区域,并在中心城区内实现较为均衡的分布。

8、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规划

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408.9公顷,人均4.8平方米。

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规划与上党城镇群(1+6)的工业用地布局相融合,需保留中心城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同时强化相关配套设施的构建;而大部分资源型产业则应转移到长子县、襄垣县等地的关键工业区。

工业用地的规划涵盖了以下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三厂地区、马厂工业用地组团以及故县工业用地组团。

9、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将长治火车站周边区域设定为物流仓储用地,未来将逐步将这部分职能向马厂组团转移。中心城区内物流仓储用地的总面积达到99.0公顷,人均分配面积约为1.2平方米。

中心城区的物流仓储用地规划主要集中于主城区的针漳物流园区,该区域的用地面积达到了88.6公顷。

10、 中心城区绿地与广场用地规划

总体布局规划

规划中心城区绿地空间结构为“一环、两带、多廊、多园”。

“一环”是指位于主城区内,由石子河、黑水河、南护城河以及东防洪渠共同围合而成的环城水系绿地景观带。

“两带”是指位于主城区东部,以老顶山山体景观为特色的区域,以及位于西部,以漳泽湖湿地景观为主的区域。

“多廊”指沿其他主要道路、铁路、高压走廊等大量分布的绿带。

“多园”这一概念涵盖了不同层级的城市公共空间,包括市级、区级、居住区级等不同级别的综合公园、专项公园、社区公园以及街头小游园等。

至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中,绿地与广场的面积将达到1519.6公顷,这一比例占到了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7.4%。预计绿地率将超过40%长子县总体规划,绿化覆盖率也将超过45%。此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超过12平方米每人。

公园绿地

截至2030年,中心城区的规划公园绿地面积总计将达到1033.7平方公里,新增的公园绿地面积累计将达8.2平方公里,届时人均拥有的公园绿地面积将为12.02平方米。

规划新增城市公园、广场52个。

防护绿地

至2030年,计划设定城市生产性防护绿地的总面积为450.2公顷,这一面积将占据城市建设用地的5.2%。

城市中的防护绿地包括卫生防护林带、铁路防护林带、高速公路防护林带、公路防护林带以及道路防护林带,共分为五种类型。

广场用地规划

规划广场分为交通集散广场和游憩集会广场两类。

交通集散广场占地总面积达6.02万平方米;而憩集会广场的占地面积则为35.7万平方米。市级广场的面积一般在4至10万平方米之间,区级广场的面积则多在1至3万平方米。

11、城市蓝线

规划城市蓝线主要界定在中心城区内,负责对石子河、黑水河、南护城河、东防洪渠等河流及其水面实施保护与管理的区域边界。

十五、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1、 航空

规划确定长治新机场的选址工作完成后,着手推动从中心城区通往新机场的联络线路建设进程。

预留新机场至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廊道。

若长治新机场的选址规划采纳长子县南常村的方案,那么规划中必须确保太行街延长线、南外环延长线等两条机场联络线的建设工作得以实施。

2、 铁路

(1)高速铁路

鉴于城市扩张与高铁建设的未来变数,该规划为郑太复线选定三条可能的线路廊道,并对各站点布局实施管控及预留,同时建议郑太复线应选择沿二广高速公路的西侧作为线路走向。

(2)普通铁路

长治北站和长治站的职能划分明确,长治北站主要负责物流运输,而长治站则专注于铁路客运服务。

站场规划

规划中心城区铁路站场包括长治铁路北站、长治火车站两处。

3、公路

(1)高速公路

规划落实青兰高速公路长治-临汾段的建设。

规划在现状基础上新增、改建高速公路出入口。

(2)其它公路

建设中心城区至上党城镇群(1+6)各县城的六条放射形道路。

遵循南北走向的核心区域主要联络轴线,着力提升市中心区域的南北向对外交通能力。在南方,重点推进省道226、省道227、国道207的工程建设;而在北方,则着重加强省道102的修建。

(3)公路客运站规划

中心城区的公路客运枢纽规划涵盖了长治市汽车客运东站、长治市汽车客运南站、长治市汽车客运北站以及长治市汽车客运西站,这些建设项目的规划等级均为一级。

中心城区公路货运枢纽的规划涵盖了长北物流园区货运枢纽、长治综合物流中心货运枢纽以及长南物流中心货运枢纽。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城市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景观游览路四类。

(1)主干路

中心城区规划了37条主要道路,其红线标准宽度介于40至70米之间。具体信息请参考附表14。

主城区构建了“十五横、八纵”的骨干道路格局,马厂组团则呈现出“三横、四纵”的骨干道路布局,而故县组团同样形成了“三横、四纵”的骨干道路结构。

(2)次干路

规划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4-50米。

(3)支路

规划支路红线宽度为16-30米。

(4)景观游览路

景观游览路的规划红线宽度设定在20至24米之间,这一范围涵盖了环湖东路、环湖西路以及延山路。

5、公共交通规划

(1)公交专用道

以下道路将设立公交专用车道:太行街、府后街、长北干线、城西路、英雄路、钢城大街。

(2)公交干线网络

(3)公交支线网络

(4)中巴网络

(5)站场规划

依据国家200平方米每辆标准车用地规范,中心城区规划所需的首末站、停保场等运营保障设施用地(不含公交换乘中心)总计达到22.1公顷。

6、轨道交通廊道预留

规划预留3条轨道交通廊道,其中:

1号线轨道沿太行东西街及其延伸段进行规划;2号线轨道则沿太焦铁路进行规划;3号线轨道则沿英雄路进行规划。

7、社会公共停车场

规划中心城区共设置公共停车场面积55.7公顷。其中:

规划主城区公共停车场面积49.8公顷。

规划马厂组团公共停车场面积3.3公顷。

规划故县组团公共停车场面积2.6公顷。

8、慢行交通规划

在太行街、英雄路、湖滨大道、西外环路、长兴路和延安路周边,以及新区中心区域、护城河内及漳泽湖畔,将建设慢行系统,并优化其环境。步行交通设施将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并与公交站点、休闲广场等地紧密连接。

十六、中心城区景观风貌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景观风貌规划

规划城市景观风貌体系包括5个子系统。

(1)郊野公园系统

由漳泽湖郊野公园景观带和老顶山郊野公园景观带构成。

(2)城市核心景观区系统

新区中心区、八一广场、老顶山前、英雄台、城南历史等五个核心景观区已被规划确定。这些核心景观区将根据现有空间布局进行设计,强调建设重点,并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风格。

(3)城市节点及轴带系统

城市中的关键区域被划分为公共景观区、绿色景观区以及门户景观区三大类,而街道布局则被细分为主要干道和次要干道两大系统。

(4)城市高度分区系统

中心城区规划以多层住宅为主,高层住宅作为辅助。在规划中,高层住宅主要集中在新区中心区域及各片区的核心地带;而城市旧区的历史文化街区则维持低层高密度的布局;漳泽湖畔区域则设定为低层低密度的建筑控制区。

(5)开敞空间系统

规划保留和整治现状河流水系,滨河地区设置绿化带和游憩场所。

2、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保护山水环境

维护中心城区周边的山地生态环境,以及漳河及其各条支流的水系,确保山水相依的整体布局得以保持。

(2)历史城区保护和利用

历史城区主要包括城廓及护城河、传统街巷两部分。

(3)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和利用

规划所涵盖的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涉及:南三厂区域、刘伯承所创办的兵工厂、粮机制造厂、缝纫机生产厂以及衡器制造厂等。

(4)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保护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在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活动,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对历史建筑进行详尽调研,编制出历史建筑清单,并积极推动相关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进程;同时,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以提升其功能性和使用效率。

十七、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规划区用地分类

规划区用地分为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两类。

(1)建设用地:

规划区域内,建设用地被细分为城乡居民居住点用地、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区域公共设施用地以及特定用途用地四大类。至2030年,该区域建设用地总面积将达到235.0平方公里。具体来看: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221.7平方公里;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3.5平方公里;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2.6平方公里;

特殊用地7.2平方公里。

(2)非建设用地:

规划区内非建设用地的划分涵盖了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三大类,到2030年,这些非建设用地的总面积将达到1077.6平方公里。具体来说:

水域面积34.1平方公里;

农林用地面积1010.7平方公里;

其它非建设用地面积32.8平方公里。

2、煤炭采掘区发展管控

增强对煤炭开采造成破坏区域的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的投入,提升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推进土地复垦工程,并强化植树造林的行动。

依据煤炭开采沉降区整治的相关规定,必须执行沉降区域居民搬迁、居住地安排及经济补偿措施,同时针对受损住宅、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及公共设施等开展修复工作。

该规划区域内的煤炭开采区域被划分为严禁开采的地带、需受控开采的区域以及准许开采的区域。

全文共98522字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