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朔州7月3日报道,3日,一场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的网络名人山西之行正在进行。此次活动中,25位网络名人和媒体采访团一同踏入朔州右玉县,亲自目睹并体验了该县如何以生态为底色、以精神为底蕴,精心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融合的绿色画卷。
“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山西行正在进行中。陈震摄
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界的右玉县,过去因为遭受风沙侵袭和土地沙漠化,被称作“荒芜之地”。自70多年前起,在“三北”工程的指导下,右玉县把28.5万亩的沙棘林从单纯的“防风林”发展成了“经济宝藏”。1984年,该县党委和政府率先出台了《关于全力推进沙棘产业发展的决定》,并创立了全国首个沙棘研究机构,形成了涵盖“种植、科研、加工、旅游文化”的完整产业链条。
依据数据,右玉县从事沙棘加工的企业每年处理沙棘果实超过两万吨,制造各类沙棘制品累计超过五万吨,年产值突破三亿元,显著提升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曾经被誉为“防风英雄”的沙棘如今变成了“财富之果”。
右玉县一家沙棘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凭借稳固的种植基础和科研力量的支持,该县正致力于深化沙棘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促使生态效益不断显现。
右玉县历经70余年的植树造林与防沙工作,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成功将林木覆盖率从原先的0.3%提升至57%,这一成就被誉为“人类生态修复的奇迹”,并因此荣获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颗小沙棘,撬动大产业。李月峰摄
在右玉精神展览馆,网络名人媒体团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展陈、口述史影像以及互动装置,共同回顾了右玉县22位历任县委书记一任接一任不懈奋斗、70余年来始终如一坚持“换届不换蓝图”的壮丽篇章。来到右玉县南山森林公园,一行人瞻仰了象征右玉精神的绿化丰碑,众多网络名人被眼前连绵起伏的绿色景观所吸引,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右玉县正致力于新能源和生态文旅产业的发展,成功跻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行列。这里,从沙棘林到精神馆,从森林公园到生态康养集聚区,右玉县以生态修复为基础,精神传承为核心,产业融合为助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美、产业繁荣、百姓富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与山西省委网信办联合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山西行活动。在此活动中,网络名人与媒体采访团将依次探访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地,亲身领略山西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呈现出的崭新风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