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成功举办了黑龙江省寒地龙果与蓝靛果产研融合的盛会及实地考察活动。这一盛会聚焦于小浆果产业,展示了黑龙江省蓝靛果种植的广阔前景,其种植面积已扩大至8.5万亩,并且产品已大规模推向全国市场。
会议抵达了位于哈尔滨市农科院的150亩蓝靛果种植示范园区。该图片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供。
本次会议主要关注于寒地龙果和蓝靛果的产研结合发展,旨在推进蓝靛果产业在“产学研用”方面的深度整合。在会议当天,哈尔滨森莓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盒马鲜生供应商达成了50吨鲜果销售的合作协议,标志着蓝靛果首次从黑龙江走向全国,以高品质鲜果的身份大规模进入市场。
该机构与宾县蓝靛果种植合作社达成鲜果回收协议,致力于打造200亩蓝靛果庭院经济示范点,预计此举将吸引周边超过50户农户加入种植行列,并有效利用庭院土地,从而实现年均增收400万元的目标。
黑龙江省的蓝靛果种植区域已扩展至8.5万亩,这一数据由省农业农村厅提供图片证实。
在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分滋养下,我们的蓝靛果单颗长度能达4厘米,其长度堪比火柴杆,而一颗“蓝精灵”果的重量,大约相当于三四颗野生果的累积……在田间观摩活动中,与会代表们踏入哈尔滨市农科院占地150亩的蓝靛果种植示范园,那颗颗饱满且诱人的蓝靛果果实,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哈尔滨市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及森莓园公司五年来进行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成功推广了“蓝精灵”、“蓝巨人”、“蓝甜甜”等六个优秀的新品种。同时,他们还创新了机械采收、行间生草等多项配套技术,超过十项。这些技术推动了黑龙江省蓝靛果种植面积的增长,接近四万亩。蓝靛果已成为该省小浆果产业的代表品种。此外,他们实现了“科研+企业+渠道+农户”的深度融合模式,确保了稳定的收益,并进一步促进了蓝靛果产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
现场呈现了蓝靛果、寒地桑葚的鲜嫩果实,还有果酒、花青素冻干粉、果浆等多种加工制品。寒地龙果产业链正在由传统的种植模式向深加工领域拓展,产品的附加值得到了显著提高,初步构建起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的完整一体化发展模式。
黑龙江省寒地浆果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岗位专家,哈尔滨市农科院“果树课题”的主持人,高级农艺师李娜指出,蓝靛果被誉为“寒地龙果”的领军品种,其种植规模已扩展至8.5万亩,新鲜果实更是远销全国各地。蓝靛果富含花青素,位居各类水果花青素含量第二,这种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提升血管弹性的功效,同时,蓝靛果在深加工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蓝靛果已被纳入《2025年黑龙江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工作要点》之中。黑龙江省计划增强科技创新,加强政策支持,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行业领军企业,致力于将本省蓝靛果产业推向“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的跨越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