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价值竟依赖稳定币?背后爆炒逻辑大揭秘

谈到Coinbase,海豚君表示,Coinbase的价值能否得以拓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稳定币。

一方面,稳定币对Coinbase生态内的交易、托管、质押等基础业务有利,最关键的是,它为Coinbase拓展了更多业务场景,比如商业支付、资产代币化投资等,从而打开了增长的想象空间。

另一方面,稳定币自身能带来收入,发行稳定币的储备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会有不低的利息收益。目前Coinbase依照协议,只要Circle自身平台上USDC的占比没有快速上升,那么通常情况下能够获得一半以上的利息分成 。

所以,在本篇中会对稳定币背后的爆炒逻辑展开详细讨论,在下篇中则会以Coinbase和Circle的估值作为结尾。

以下为正文。

一、是市梦率泡沫还是小瞧了潜在空间?

Circle首次公开募股的估值为68亿美元,上市后不到一个月,其最高涨至原来的10倍,短期内市盈率、市销率都高得离谱,似乎得用“市梦率估值”来解释这种情况了。

但要说资金是毫无逻辑地盲目炒作,那倒也不至于。“赛道想象力大”,这是一个看点。“稀缺”,这是另一个看点。这两个看点足以让资金选择在当下(降息即将来临)聚集投入 。

但海豚君更希望少一些宏大叙事带来的情绪亢奋,尽可能理性地去讨论,稳定币的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Circle又有多稀缺 ?

1.为什么稳定币有“刚需”?

稳定币属于加密货币,它存在着一种极为普遍适用的意义,那便是在弥补加密货币币值不稳定这一缺点的情况下,降低全球传统金融的结算成本,其中涵盖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因此,除了加密货币资产自身的交易外,现实世界里存在高成本、高时长的交易,还有结售汇环节,这些也是稳定币重点攻坚的需求场景,比如说跨境贸易,特别是涉及汇率极不稳定的高通胀地区,像拉美国家 。

一般来说,传统跨境贸易的交付结算过程要经过多个中介机构,各个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合规规则,各个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收费规则,和互联网信息流通的丝滑程度相比,资金流通存在许多中间摩擦成本。

在以SWIFT为代表的跨境结算流程里,支付机构存在中间成本,发卡行(包含付款方、收款方)有中间成本,中间代理行有中间成本,清算系统也有中间成本,这些主体的平均中间成本为6%,要是运气不好遇到汇率波动,那么隐形成本会更高 。

但要是双方都采用稳定币进行交易结算,那么交易费成本会直接降低99%,只需承担Gas费(也就是链上网络费,以太坊主网每次转账0.5至5美元)以及托管合规成本0.01%,在大额贸易里,这样的边际成本几乎能够忽略不计。要是稳定币得到更广泛的认可,这也是最有动力转换为稳定币支付的需求场景。

2.两万亿市场的预期怎么来的?

目前市场上对于稳定币未来空间规模的主流预期是,到2028年达到2万亿 ,更乐观的预期是到2030年达到3.7万亿 ,保守一些的预期则是到2030年为1万亿 。

前两个报告分别来自渣打和花旗,渣打和花旗给出了乐观预期,花旗的悲观预期是5000亿,花旗的中性预期是1.6万亿,乐观预期主要是在合规方面有更高预期,乐观预期在链上支付场景的渗透上也有更高预期。

保守派持有这样的观点,在未来传统资产代币化以及链上支付结算场景中,更多的情况是以各国央行发行的数字法定货币为主,也就是 CBDC,其本质上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心化,而且合规限制也会很高,剩下的部分才会由稳定币来承担,这里所说的稳定币是以美元为基础的 。

2万亿成为主流预期,原因是有美国财政部长站台。6月11日公开讲话称稳定币会超过2万亿美元,仅一个星期后,贝森特就在X上点名花旗关于稳定币2030年末将达到3.7万亿的预测。

现在稳定币市场规模有多大呢?仅仅是上述预期值的十分之一。截至昨天(6月30日),稳定币市值为2630亿。自Circle上市后,即在6月期间,整个稳定币市值上涨幅度超过了10%。若按照预期真的能涨到2万亿以上,那么对于整条产业链上的玩家而言,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吸引力。

但Bessent的观点实际上不具备独立性,若这部分稳定币都以美债作为抵押,而他又是美债拍卖“头号销售员”,那么在最乐观的情形下,就是美债直接多了一个拥有3.7万亿购买力的买家。

Bessent立场不正,然而稳定币发展的关键极为依赖监管部门的推动,未来一年数万亿新增国债的发售,很可能需要稳定币发行的助力,监管与稳定币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精准契合,所以乐观者依据Bessent的观点做出主流预期,从逻辑上来说没有问题。

但问题在于,稳定币未来市场为何能够扩大到如今的10倍多呢?结合大行机构渣打和花旗的报告,我们来瞧瞧背后隐含的逻辑 。

(1)需求角度——参考渣打&花旗

大多数机构采纳从需求量来估算稳定币市场规模的预测逻辑,这主要是考量能够替代法币需求场景的渗透率有多大。

稳定币需求一般分为三类:

a.加密资产生态内需求(包含交易、借贷等)

这是当前稳定币的关键功能,市值达2600多亿的稳定币,依据2025年一季度的交易情形,年化交易规模能够达到18万亿,换手率为70倍 。

但其中90%用于加密货币的交易,用稳定币交易加密资产,这目前已成为加密货币主流的交易方式,按照1Q25的情况,用稳定币买卖加密货币的支付方式占到了50%左右,其计算方式为月均1.3万亿的稳定币交易额除以月均2.5万亿的现货加密资产交易额 。

稳定币和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交易存在双向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加密资产交易规模有所扩大 ,这自然会使得稳定币需求增加 。另一方面,稳定币弥补了加密货币高波动性的缺点,减少了加密货币行情低谷期资金换成法币流出加密资产市场的情况,这种低谷期一般出现在流动性收紧或监管收紧时,避免了给市场带来“价值下降—资金流出——价值下降”的螺旋向下风险,反向平滑了加密资产市场的波动,吸引了更多主流资金。

这种紧密咬合的关系,让稳定币交易在加密资产生态内的渗透率最有希望自然提高,在极端情况下,基本都用稳定币来完成加密资产生态内的交易,这并非不可能。

b.B2B交易

这是稳定币未来增长最为主要的场景延伸,全球B2B支付规模达114万亿,其中跨境支付规模为38万亿,即便只渗透个位数比重,那也会是很大的量 。

目前稳定币在进出口贸易中,已在一些结售汇不够及时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渗透,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拉丁美洲等。比如双方约定用稳定币结算,这样能节省SWIFT近50至100美元的手续费,还能节省3至5天的结算时长,同时规避了短期汇率波动的风险。

在线上平台里,Coinbase与Shopify达成了合作,为平台的B2B交易接入稳定币支付通道,此外,支付平台Stripe、Checkout.com推出了USDC交易货款的方式。

电商零售平台巨头亚马逊和沃尔玛,近期计划侧重于稳定币交付的内部使用开发。他们的玩法可能不同,不是单纯开辟现有稳定币的支付通道,而是在其内部生态发行闭环稳定币,联合具备发行资格的金融机构 。

c.证券交易

主要是指,持有稳定币的投资者能够通过购买代币(链上股票)持有权益,如此可大幅减少交易结算成本,其中包括简化融资流程,并且还能享受全天候的交易服务。

近日,Karen和Bybit两家交易所,在xStocks平台上,对全球流动性较强的头部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代币化,这些上市公司包括苹果、特斯拉、英伟达、阿斯麦、腾讯、美团等,涉及60种股票。

d.其他

在银行同业、消费者汇款等其他场景下,稳定币并非是必需的,所以在稳定币进行渗透时并非处于首要位置,不过多少还是会带来一些增长 。

最后,依据不同场景的渗透率假设,对稳定币市场规模进行估算,得出五年后其会达到1.6至3.7万亿区间 。

_稳定币:别怀疑,Coinbase的iPhone时刻_稳定币:别怀疑,Coinbase的iPhone时刻

(2)预测修正:从最刚需的美元场景考虑

结合上述情况,机构对稳定币市场规模的预期处于0.5万亿至3.7万亿之间。然而,海豚君觉得这个预期过程有些不切实际,能否实现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其中,最大的变量是稳定币在不同场景中的渗透率,在巨量交易规模放大的情况下,一点微小的差异就能带来很大的不同。

不过,稳定币存在需求,其未来的发展程度,主要由“监管阀门”决定,也取决于现有的传统金融机构主动拥抱变革的勇气。所以Bessent的站台代表了政府的推进态度,这潜在提高了达成预期的可能性。

但对于美国以外的国家主体,海豚君对其推动稳定币的主观意愿程度表示怀疑。毕竟推动稳定币时,如果不进行发行限制,很可能最终会帮美国解决美债问题,给美国“做嫁衣” 。

海豚君认为,欧盟、香港等近期对稳定币的主动规范,实际上是被迫推着走的结果。一方面,加密资产市场已非常庞大,通过稳定币渗透做资金流动性追踪,是打不过就加入的明智选择。另一方面,主动规范稳定币,目的很可能是防范美元霸权进一步稳固。因此在制定发行规范时,有一个必需的要求,那就是发行稳定币要以本国法币为储备基础 。

但除美元外,其他法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币种,或多或少受到限制,这些法币不是国际通用结算货币,不具备全球流通性,部分还存在通货膨胀问题,这使得以该法币为基础发行的稳定币实际上并不“稳定”,最终阻碍了稳定币向更多商业场景渗透的通道,沦为一个套着稳定币壳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并未完全去中心化,比如通胀与否受制于监管部门的选择 。

因此,为提高预测的确定性,海豚君选择只测算“美元稳定币的刚需场景”的市场规模 ,将上述机构假设修正后 ,选取两种假设下的平均值 ,最终得出中性预期下稳定币在2030年的市场规模为1.4万亿 。

从需求场景进一步细分,对预期造成最大变动的,主要是现实世界资产RWA上链交易的发展速度,这会导致几千甚至上万亿的增量预期差,渣打和花旗的预期在4000至15000亿,在2030年的终局市场规模下,RWA上链所产生的稳定币需求,占到了25%至40% 。其次,是B2B跨境贸易的潜在市场规模,所需稳定币余额在预估市值里的占比为10%至15% 。

3.万亿市场怎么分?

不管最终的预期是怎样的,要想稳定币跨出加密货币生态,在全球整个商业场景里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作为流通货币,那么至少得有个上万亿的市场规模。

目前来看,这个市场里玩家数量不少,尽管监管已开始规范,然而未来肯定还会出现更多,关键在于谁能够真正抢占市场,占据用户心智。就好比平台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每个互联网生态都有自身的支付方式,银联依靠发卡行的优势推出了云闪付,然而用户习惯表明,先发优势和产品体验都十分关键,最终会形成由少量一两个龙头占据市场的终局生态。

因此,对于Circle而言,USDC未来的市占率对其当下的估值想象力十分关键。对于Coinbase来说,情况也是如此。这也是Circle上市后暴涨的第二个逻辑,即稀缺性。

(1)Circle稀缺在哪里?

Circle在2018年开始发行稳定币USDC,它不是第一个稳定币发行方,在USDC上市的五年前,Tether就已发行了USDT,截至目前,这两个稳定币依旧是市场的老大和老二,它们合计占据了市场的90% 。

Tether能占据龙头老大的地位,其一在于有先发优势,其二在于离不开Binance的推广,Binance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其交易额能占到整个市场的60%,且在2019年就已开始全面支持USDT交易。

但在USDT被美国监管盯上之后,Binance开始扶持FDUSD,它是一家美元稳定币发行商,持有香港信托牌照,受香港金管局监管。直到2024年底,在Circle上市半年前,Binance才宣布系统性地引入USDC,用于支持加密货币交易。

下图为Binance生态内稳定币的交易情况:

USDT、USDC、FDUSD这三大稳定币,都属于抵押美元高流动性资产而发行,它们的主要差异体现在现有渗透率和合规性上。总体而言,合规性方面,USDC大于FDUSD大于USDT。在用户使用渗透率上,也就是市场交易额方面,USDT占比74%,大于占比14%的USDC,USDC又大于占比8%的FDUSD 。

Circle的USDC的稀缺之处在于“合规性”。《GENIUS Act》是稳定币被认可的正式法案。虽然还需等待众议院投票。以及总统签字。但监管介入是大趋势。它对稳定币发行的规范条例是一个可明确参考的方向。

在目前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三个美元稳定币中,通过比照主要条例,USDC是唯一“全绿灯”符合GENIUS法案的稳定币,USDT存在诸多问题,在发行人资格方面不符合规范,在信息披露方面不符合规范,在稳定币活动(保证金抵押)方面也不符合规范。FDUSD的问题相对较小,主要的关键之处在于“香港-美国监管互认”谈判,要是香港《稳定币条例》被判定为“等效”,那么就有可能借助OCC注册从而进入美国市场。

(2)先发优势会被追上吗?

但USDC的稀缺性,是与目前已发行的美元稳定币相比较而言的,单纯考量“合规性”,传统金融公司的牌照只会更为齐全,合规性也更高。如此一来,关键矛盾便转化为,USDC先发7年所具备的优势,在未来能否得以保持?

这本质上再次回到了“场景端”与“发行端”谁更重要的问题,这也是Coinbase和Circle潜在的利益博弈焦点 。传统金融公司在用户场景上天然拥有比Coinbase更多的优势 ,更不用说Circle了 。加密资产监管从严格到“宽松” ,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传统金融涉足加密资产业务的限制 。一旦撒开手来干,传统金融的竞争力不容小觑。

但最终还是要看用户怎么去选择。

这让海豚君回忆起当年中国线上支付的混战,混战从百家争鸣开始,最终以支付宝、微信支付合计占领90%市场形成绝对寡头的局面告终,这表明对于用户而言,若以消除一切中间成本为目标,那么作为流通货币,自然是越统一越好。

参考支付宝当年占领市场的发展路径,能得到这样的经验:在用户心智占领阶段,场景的重要性无可厚非,其次是技术革新,最后还需要依靠一些“用户激励”来加速占领市场,当市占率稳定后,主动权更多掌握在发币方手中。

a.场景需要不断延伸

支付宝背靠阿里,从一开始就拥有刚需场景,为解决线上交易信任问题,引入“担保交易”场景,随后与各大银行合作,推出虚拟账户,培养用户预存后方便消费支付的习惯,即“数字钱包”场景,2008年又进一步切入“水电煤缴费”等民生场景,扩大用户覆盖范围。

但后来在线下支付场景方面,微信的流量优势为微信支付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契机。这同样能够表明场景的重要性。然而当国内支付市场,在两分天下且市占率和用户心智稳定之后,抖音和拼多多即便拥有支付场景,却依旧无法有效地推广自身的支付工具。

b.技术革新是主要催化剂

支付宝能够持续深入到用户群体之中,除了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外,产品质量过硬也是留住用户并使其保持活跃的关键所在。在新功能的研发方面,支付宝能够及时追踪用户的实际需求。以二维码为例,它极大地简化了用户进行线上支付的流程,提升了资金的流通速度,显然符合用户的需求。

c.用户激励同样是利器

用户使用习惯对养成用户心智至关重要。所以除了场景拓展、技术开发外,当核心圈用户渗透完成后,若要进一步扩大用户心智,也需要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在支付宝进行更大规模的市场渗透,并且还要应对微信支付等竞争对手的竞争时,支付宝开始投入资金来加速获取客户,例如新人注册领红包、扫码领红包等,红包金额平均从几元到几十元 。

若参照支付宝的发展历程,当下的Circle在场景覆盖方面确实处于劣势 ,与传统金融机构相较 ,其用户覆盖和交易规模都很小 ,而在内部与USDT相比 ,交易规模的差距也极大 ,显然 ,尽管不够“合规” ,至少就目前而言 ,USDT在场景覆盖上(如交易所覆盖量 、C2B购物 、企业工资发放等)会显著优于USDC 。

好在,当前市场仍处在最为初级的时期,市占率较低,此时探讨谁的场景覆盖范围更广,实际上并没有太大意义。关键在于未来会出现怎样的改变?

对于USDT而言,待《GENIUS Act》正式落地,若USDT三年内无法完成整改,就必须退出美国市场。传统金融机构则需加快发行稳定币,并将其引入现有场景中。

因此对于USDC,把握好上述这个窗口很关键,USDC要加快拓展场景,补贴用户,做大市场。Circle上市后在跨境支付、RWA、生态搭建方面动作不断,战略思路已非常清晰。

(3)当务之急是一致对外

我们依旧觉得,Circle上市面向二级股东后,会产生更多收入增长诉求,进而导致与Coinbase之间的利益分歧扩大,不过结合(1)-(2)的分析来看,抓住当下因《GENIUS Act》创造的“合规窗口期”来做大USDC的蛋糕,进一步扩大寡头垄断优势,这显然更为关键。

如果一定要讨论Circle和Coinbase谁更具话语权优势,海豚君觉得,虽然Circle的地位有了提高,然而目前来看,是拥有场景的Coinbase暂时占据领先地位 。“合规窗口期”对Circle而言,是更影响其能否走到最后的“关键机遇”,它需要更多盟友、生态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然而对于Coinbase来说,“合规窗口期”只是其能否借助USDC打开更多想象空间的“锦上添花”。

参照线上经济的一般稳态竞争格局7:2:1,海豚君假设:

一梯队的稳定币,有望占据稳定币70%的市场份额,在加密货币主流交易场景下,假设USDC以及另一个由传统金融巨头发行的稳定币“XYZ”双寡头垄断市场,USDC占一半份额,也就是全市场的35%,在RWA场景下,情况也是如此,在B2B贸易支付场景下,同样如此 。

二梯队的20%,由于合规整改存在难度,所以由USDT继续占据政府监管之外的交易场景,这部分交易规模包含在加密货币生态中 。

剩余的10%份额由长尾稳定币组成,其中具有场景平台优势的如亚马逊等,有望在其生态体内推出适用的产品,目的是为商家在生态内的交易减少成本,进而壮大本身的业务生态,并非单独延伸支付业务。

在这种比较偏积极的预期情形下,USDC在2030年的市场规模会达到7500亿。即便预期略微谨慎些呈现中性,其规模也能达到4300亿。USDC目前规模才刚过610亿,而其未来五年有着复合增速48%的增长前景,这是非常可观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