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小圈子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交响乐,首选东艺”。这句话实则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音响效果堪称一绝,且往往是各大交响乐团的首选之地。
我在东方艺术中心也有过多次登台的经历。其中,2015年举办的“寻找村上春树”多媒体音乐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场演出是“上海之春”艺术节的一部分,并且最终荣获了“最佳创意奖”。东方艺术中心的音响效果无疑是卓越的,但作为音乐厅,它并非专为多媒体的灯光和舞台设计。因此,我们在地面布置了大量照明设备,这些灯光与台上村上春树所营造的光影效果相互映衬,最终呈现出的效果竟别具一格。
多媒体音乐会代表着一种融合。身为一位拥有二十余年舞台经验的资深演员,我对上海的演出领域有着深刻的认识。艺术家们应当具备独特的风格。然而,过分坚持自我风格并不可取,他们还需关注市场的发展趋势。这可以比作一列火车在两条并行轨道上行驶,不断前进。在这其中,一条轨道代表着艺术家的个性,而另一条则指向了市场的方向。
自2008年和2009年起,我便着手举办多媒体音乐会,那时此类活动尚属罕见。起初,确实不乏反对意见,有人觉得这种形式两头都不讨好。然而,对于新生事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们都需要时间来逐渐接受。我的第三部作品“村上”反响颇佳,记忆中东方艺术中心那场演出座无虚席。
在东方艺术中心进行演出时,我参与的场次往往与交响乐团携手同台。这其中包括上海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以及歌剧院等知名团队,因此我有更多机会在此演奏协奏曲。2022年,我更是在此举办了一场名为《音乐日记》的独奏音乐会,整场演出均由我本人创作的作品组成。
除了登台演出,我经常与友人同行,前往东方艺术中心观赏各类表演。例如,不久前,我们一同观看了上海爱乐乐团演绎的《探索俄罗斯》,直面了普罗科菲耶夫与肖斯塔科维奇两位大师的艺术碰撞。去年,我也曾在东艺欣赏过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的精彩演出。不禁感叹,上海古典音乐的氛围实属上乘,堪与东京、柏林等国际大都市相媲美。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原因众多。首先,上海这座东西方文化交汇已久的都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根基。再者,我们拥有众多既新颖又充满历史气息的音乐空间。东方艺术中心便是这些场所中的一员。这些场所共同为我们的城市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气息,为音乐爱好者编织出一段段美好的艺术幻想。
上海古典乐的未来,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