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理应是一种双方都能从中受益的经济互动,但加拿大却将贸易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将其视为“政治资本”,结果不仅失去了市场,也引发了民众的不安。
贸易闹剧开场
加拿大政治人物在以举杯示“强硬”姿态的同时,北京方面已开始筹备相应的反制措施。加拿大钢铁行业拒绝采购中国钢铁,而农场主们却遭遇油菜籽销售不畅的难题。美国对加拿大钢铁实施了高达50%的关税,加拿大总理虽未对美国强硬回击,却对中国采取了严厉措施。然而,中国钢铁在加拿大进口总量中仅占10%,远低于美国等国家,加拿大此举显得尤为不妥。
中方果断反制
中国商务部声明,加拿大将中国视为替罪羊。加拿大总理卡尼试图“捍卫产业”,而北京方面的反击行动随即展开。在短短48小时内,中国海关对进口禁令清单进行了更新,对加拿大菜籽油等商品征收了高额关税。温尼伯地区的油菜籽仓库出现溢出,曼尼托巴省的农场主纷纷抗议,农业部长尝试联系但未能取得成效。
早有斗争迹象
这并非中国方面临时采取的反制措施。在2024年9月,加拿大跟随美国的步伐,对中国电动车征收了额外的关税。对此,中国方面迅速回应,启动了所谓的“反歧视调查”。随着加拿大进一步加剧其行为,中国直接实施了严厉的对策,切断了其经济来源,导致加拿大农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澳洲趁势而入
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正在与中国就油菜籽贸易的恢复进行紧密磋商,并计划派遣首批试验性货轮即将起航。然而,这一举措引发了加拿大粮商的不满,澳大利亚农业部长对此进行了讽刺,暗示加拿大将贸易视为政治工具。此举进一步加剧了加拿大农业界的担忧情绪。
民众怨声载道
加拿大民众生活受到贸易战影响。位于多伦多的唐人街餐馆老板林建国因关税上涨导致收入下滑,愤而撕去支持自由党的海报。华人社区对政府政策表示不悦,民意调查显示大温哥华地区华人对政府的支持度急剧下降。保守党把握时机展开竞选活动,承诺将努力改善贸易环境。
政治困境凸显
加拿大在这起贸易风波中自讨苦吃,陷入了不利局面。对此,您认为加拿大应采取何种措施来扭转当前的不利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