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吕特与白宫的会晤即将展开,然而特朗普总统却出乎意料地提出了“爱国者导弹”的使用方案,这一举动在国际政治领域迅速激起波澜。不同国家和组织对此的反应不一,所涉及的权益和利益关系亦错综复杂。
特朗普“神牌”震惊欧洲
7月13日,特朗普在马里兰州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作出声明,强调北约将全额承担相关费用。一套“爱国者”系统的售价超过10亿美元,单枚拦截弹的费用更是高达400万美元。乌克兰至少需要采购10套此类系统。依据该“欧洲承担费用”计划,德国及法国等国的额外支出将超过一百亿美元,德国本身还需额外出资五十亿美元以补充其库存,这一状况使得柏林与巴黎的官员面临了不小的难题。
美国军工巨头狂欢盛宴
特朗普发表讲话完毕后,美国军火市场迅速迎来了狂欢。目前,美国陆军仅装备有14套可用系统,但导弹采购计划已大幅增加至原先的四倍,总计13773枚。超出部分的需求将由欧洲的“援乌基金”负责承担。美国实施了双重策略,一方面推动欧洲提供资金以援助乌克兰,另一方面对俄罗斯的石油购买者施加了高额关税,这导致军火商和能源供应商实现了可观的盈利。
俄军打击暴露系统弱点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对美国宣称的北约武器移交行为进行了讽刺,强调这实际上是一种商业交易。7月11日,俄罗斯军队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成功执行了六次集群攻击,精准地摧毁了乌克兰东部地区的两套“爱国者”防空系统。这一行动凸显了俄军对“爱国者”防空系统缺陷的深刻理解。此举对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的神话造成了严重打击。
乌方矛盾心态尽显
泽连斯基总统在公共场合对援助表达了谢意,私下里却向美国媒体流露了不快。乌克兰军事情报局长布达诺夫进一步披露,达成停火协议亟需美国参与谈判。乌克兰方面试图利用特朗普的影响力,争取尽可能多的获取欧洲剩余的导弹。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显而易见。
欧盟决定自主建链
德国在承受着调整本国防空力量的压力之际,于7月15日,欧盟委员会不声张地通过了“欧洲重新武装”的战略计划,并决定投入高达8000亿欧元的巨额资金,旨在独立打造军事产业链。这一行动显现出欧盟坚决摆脱美国随意操控的强烈愿望。
欧洲内部意见分歧
波兰总统杜达向特朗普表达了他的支持立场,立陶宛则提出以本国电网作为担保,以换取美国提供的导弹。这一行动引发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峰会期间的强烈情绪波动,导致他在会上情绪失控,不慎将文件抛落。马克龙指出,若欧洲持续充当美国的资金来源,那么它将长期无法摆脱对美国从属地位的依赖。在欧洲内部,这一观点引发了深刻的争议。
这场所谓的“免费军事援助”实际上揭示了美国在推行霸权主义策略,同时展现了各方在利益上的竞争态势。针对此现象,有人对欧洲能否真正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军事发展的自主性表示了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