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银行业整体业绩突出,吸引了市场的极大关注。然而,近期中国人寿,作为保险行业的领头羊,宣布了对杭州银行的持股缩水计划。此举预计将带来约8.6亿元的流入。这一举措无疑增加了银行股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
险资减持动态
中国人寿于昨晚对外公布,计划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逐步降低对杭州银行的持股比例。以昨日每股16.92元的市场价格计算,这一举措预计将带来约8.6亿元的流入。减持操作完成后,中国人寿将不再拥有杭州银行的任何股份,这一行为被称为“清仓式减持”。此外,近期齐鲁银行、长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股东也纷纷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减持措施。
历史减持情况
中国人寿并非首次对杭州银行进行减持操作。自2016年始,该公司便在杭州银行首次公开募股前便已持有其股份。随着高比例的送股,其持股量增加至2.85亿股,这一持股量占总股本的4.80%。自2021年以来,中国人寿持续减持股份,此次减持行为与历年分红相加,其投资回报率预计将超过180%。
银行股受青睐原因
银行股分红丰厚,股价保持稳定,投资回报持续,这一系列因素吸引了众多长期投资者的关注,其中包括保险公司等多元化投资者。然而,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情况是,中国人寿突然大量减少对杭州银行股票的持有。同时,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那就是拥有杭州银行股权超过20年的外资股东,即澳洲联邦银行,也已将其持有的全部股份进行了转让。
杭州银行业绩表现
股东更迭与杭州银行的经营成果紧密相连。自2021年起,该银行盈利增速出现下降趋势,尽管如此,其盈利水平依然维持在两位数。然而,在向股东分配利润时,杭州银行的表现并不算慷慨,历史上的分红比例大多在25%以下。自上市以来,该行的平均分红率为22.2%,这一数据显著低于同行业其他银行。在过去的一年中,该行的股息比率上升至1.81%,在42家上市银行中,其排名位列第39。
负面事件频发
杭州银行近期遭遇多次违规处罚,管理层成员出现失联现象,并且其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显著上升。具体来看,上海分行因个人贷款违规问题遭受了380万元的罚款,并在2024年累计收到了五张金额达百万的罚单。此外,原行长虞利明在失联后选择辞职,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规模持续扩大,至2024年年底,不良贷款的累计金额已增至25.06亿元,不良贷款的占比亦上升至6.65%。
股东离场猜测
杭州银行正遭遇内部控制方面的风险,此状况可能被股东察觉。因此,股东们决定将所持有的股份全部抛售并撤出。这一连串的减持行为,无疑加剧了市场对银行股价是否已达到最高点的疑虑。
关于银行股票未来趋势的看法如何?这种趋势是否会因杭州银行股东减少持股的行动而出现变动?敬请于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并对本篇文章给予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