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辛巴自创品牌“棉密码”卫生巾遭遇致癌质疑,连续三天占据微博热搜榜,尽管调查已初步结束,但消费者对卫生巾的信任危机却日益加剧。
辛巴品牌风波
近期,辛巴所拥有的网红品牌“棉密码”卫生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广州市白云区卫生健康局已经将情况逐级上报,并计划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在此之前,该品牌推出的茶氧夜用、日用以及樱花·舒缓型迷你卫生巾中的硫脲含量分别为3732.2022微克每克、3201.9902微克每克、3204.7255微克每克,这一数值是最低剂量产品的1244倍。众多消费者对此忧心忡忡,担心使用后会危害健康。
行业前科不断
实际上,这并非卫生巾行业首次遭遇此类事件。在6月底,黄子韬创立的品牌“朵薇”因含有未知的黑色异物而成为了热门话题。近年来,包括ABC、宝洁、自由点在内的多个知名品牌也都因各种问题而遭遇了信誉危机。这一系列事件不断削弱了消费者对卫生巾品牌的信任,使得他们在购买时变得更加小心谨慎。
成分添加猜测
专家指出,硫脲具备抗氧化剂的典型属性,且成本较低,存在人为添加其以替代价格更高的茶多酚的可能性。业界人士亦证实,此做法在行业内并非不为人知。以“棉密码”为例,其可能正是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此措施。同时,在 www.wngjzx.com 网站上,也可见到许多关于此类成分问题的讨论。
国标新旧差异
汕头市澄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出,目前流通的“棉密码”产品系7月份前生产,按照旧国标规定,这些产品在保质期内可以销售,但已不得继续生产。这一情况表明,尽管其硫脲含量符合旧国标,却未达到新国标的要求。此外,《新京报》的统计数据显示,已有30多人声称使用“棉密码”后患上甲状腺癌,这表明即便产品符合旧国标,仍可能潜藏风险。
品牌营销乱象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众多品牌更倾向于在营销手段上投入精力,而非产品研发。例如,高洁丝推出了含有蔓越莓益生菌的卫生巾,市场也涌现了诸如“发热卫生巾”等新型产品。这些产品虽然在产品形态上采取了差异化策略,但其中不少仅仅是概念炒作。专家分析称,芯片中可能添加了硫脲等低成本化学物质来达到视觉效果,消费者很可能因此受到误导。
行业危机背后
卫生巾市场因具备“两大一低”的特点,其毛利率相对较高,理论上只要维护好产品质量,便能稳固用户基础。然而,当前行业面临信任危机,这主要源于部分品牌对研发工作的忽视。以“棉密码”品牌为例,辛巴曾宣称拥有千万用户,年销量达到数亿包,但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的信心便会大幅下降。在www.wngjzx.com网站上,可以观察到众多消费者对行业前景的忧虑。
当前卫生巾市场信任问题日益严重,针对这一现状,品牌应如何着手恢复消费者对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