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风筝》中延娥这个角色有深刻的意义。
延娥在剧中的角色设定为一名中统特工,但实际上她的能力仅能算得上是一名新手特工,与她的恋人宫庶相比,无论是在哪一方面,她都相差甚远,简直可以说是处于完全不同的级别。
延娥的一生投身于特务工作,然而她并未为“党国”贡献出多少有价值的情报。她的存在对于“党国”而言,影响力微乎其微,几乎可以视作是一枚闲置的棋子。
以至于内调局逃至台岛后,对延娥这个名字根本不屑一顾,或许在那边,延娥这枚毫无战斗力的棋子早已被弃置不顾,任其自行消亡。
延娥虽属“党国”边缘,地位微不足道,然而在《风筝》中,她这一角色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其警示作用不容忽视。
①延娥对“党国”十分忠诚。
即便延娥在延安秘密工作多年条件艰苦,亦或是在“党国”溃败逃往台湾岛之后,她始终未曾背弃自己的信念,未曾对她的“党国”产生背叛之心。
即便她藏身于幽深的山谷,以树皮和野菜为食,如同牲畜般咀嚼干涸的农作秸秆和柴火,连盐都难以寻觅,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使延娥屈服。
延娥并非自负自满,她深知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能够借鉴对手的卓越之处,并且能够无师自通地掌握在斗争中学到对手先进斗争经验的能力。
延娥爱戴的“党国”彻底失败后,坚守大陆的延娥开始懂得反思。
她深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智慧,对领袖的论述著作潜心研读,兴趣盎然。
她不光自己学习,还让她手底下的兄弟们学习。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人思想强大不是强大,身边的人都要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遭遇挫折并不可惧,真正令人忧虑的是缺乏对失败的总结、复盘、反思、学习与改进。
在斗争中,我们要汲取对手的先进经验,保持成功时不自满,遭遇失败时不气馁,不断积累力量,为未来的重新崛起做好准备。
③延娥不但忠诚于她的“党国”,还忠贞于她的爱情。
延娥的心上人宫庶跳江之后,杳无音信。
延娥即便化作白发苍苍的白毛女,对宫庶的思念依旧如故,深情地遥望,年复一年,那份痴情始终未曾改变。
《风筝》送审版本上,延娥之死还有一大段故事。
延娥携同她的几位部下,不顾生死,潜入刑场,力图营救那位即将遭受枪决的宫庶。
陈国华早已洞悉延娥深藏不露,必会冒险救出宫庶于刑场,因此他提前布好了局,以即将被处决的宫庶为诱饵,企图引出那条狡猾的延娥。
延娥心中明白,凭借她那几支破旧的枪械,以及几名瘦弱不堪的部下,要想成功救出宫庶,简直比登天还难,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延娥深知其事难以成功,却依然为了深爱的宫庶,为了那份坚定不移的爱情,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险境,如同飞蛾扑向烈火,以卵击打坚石,甚至不惜以螳臂阻挡滚滚车轮。
与其说是正义的子弹夺走了延娥的生命,倒不如说是她对爱情的执着让她心甘情愿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延娥生不能与宫庶同榻共衾,死也要同日咫尺追随共赴黄泉。
延娥这类既善于自我反省、又勤于学习的特工,对“党国”的忠诚无以复加,对爱情亦始终如一,难道她真的不明白“党国”的败局已定,再无重振旗鼓的可能吗?
她会不懂得在新中国的刑场上,势单力孤的她就能救出宫庶?
延娥都懂,比谁都懂,比谁都清楚明白。
即便已经看透一切,延娥仍旧对曾抛弃她的“党国”怀有深情,仍旧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拯救那个她深知无法挽救的爱人的行动中。
这就是信仰的魔力,这就是拥有信仰的人最不可能被打败的力量。
你能够摧毁那些信仰者的身体,然而,那些信念坚定如同岩石一般的心灵,却永远不会向命运低头。
那个一度傲慢自大、武装到极致的“党国”,究竟为何会被手持小米步枪的革命者所击败?
是“党国”没有忠于信仰、忠于“党国”的人吗?
不是!“党国”也有一大批忠于信仰,忠于他们领袖的人。
诸如高占龙,诸如田湖,诸如宫庶,诸如延娥,诸如赵简之,诸如宋孝安,诸如高君宝,诸如韩冰……
既然众多人士对“党国”的坚定三民主义信念矢志不渝,为何“党国”仍旧无法振作,最终只能逃至台岛,勉强维持生存呢?
政府一旦腐败,政党一旦衰落腐化,即便有众多信念坚定的拥护者,也无法阻挡那个腐败至极的“党国”轰然倒塌。
“党国”的根基已经腐朽不堪,即便有人试图进行修补,却未触及根本,如此一来,其崩溃便成为了无法逆转的必然趋势。
延娥对她所认同的国家无比忠诚,对爱情始终如一,善于自我反省,且懂得借鉴对手的优点……然而,这一切若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再怎么努力,又有何意义呢?
一切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徒增笑耳。
延娥的精神可嘉,但行为可笑又愚蠢。
因此,此处引用一句名言最为恰当:挑选胜过勤奋,思维塑造了方向,观念塑造了未来。
延娥,这位初出茅庐的特工,若能毅然决然地选择投向我国,那么她的人生轨迹必然不会是一条陷入绝境的黑暗之路。
延娥坚守着那份执着信念,让她与爱情和生命一同在漫长的时光之河中消逝,不曾留下任何涟漪,她的一言一行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不再为后世所铭记。
延娥这一角色,尽管其能力有限,却对观众产生了极大的警示效果,其内涵值得人们不断品味、深思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