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股论金,侃天侃地,大家好,我是格隆。
众所周知,我专注于宏观经济研究,并且习惯于以数据为依据进行论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的三年间,我宏观模型中需要监控的约三百个数据点中,竟有超过一百七十项已经消失,无法获取。这便是我在近期发言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如此,我的数据团队仍旧成功研发了众多具有吸引力的创新数据维度,通过这些独特的数据,我们能够大致感知到我国经济的整体热度以及时代的跳动节奏。
我一直强调,我们所赚的所有的钱,都是一个时代大趋势的钱。
所谓命运,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你的出身,即你所诞生的家庭和父母;二是你所处的时代,以及经济的大周期。若未能洞察时代变迁,无法保持清醒的认知,那么你的生活很可能会随波逐流,最终陷入狭窄和困顿之中。
今日,格隆将带领大家,以两个极为引人入胜的角度,一探我国经济当前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什么视角呢?“食”和“色”。
《孟子·告子》中记载:“食色,性也。”这句话的含义是,对美食和美色的喜爱,构成了人的本能,是人们最根本、最原始的欲望和需求。
人们究竟何时开始真正步入衰老?这往往始于他们(她们)对性欲和性需求的丧失。一旦人们连最基本的食物和性欲这两大欲望都选择放弃,那么他们(她们)便是在世间勉强存活,内心的绝望胜过任何悲伤,“不如禽兽”的境地。
我国数据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呈现出“饮食萧条”以及“性观念萧条”的显著特点,而且这一现象的严重程度正持续加剧。
我们先来看看“食萧条”。
2025年的前四个月,我国餐饮业总收入达到了1.8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8%。虽然增长幅度不大,但需注意的是,这一增长速度是自疫情爆发以来的2020年和2022年之外的历史新低,甚至低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观察人均消费的统计数字,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在2022至2024年间,我国餐饮业的人均消费金额呈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不妨查看我们提供的图表一,其中的数据揭示,到了2024年,全国餐饮的人均消费额已经跌至39.8元,创下了自该统计数据有记录以来的新低。
在各个细分领域,无论是饮品、中式正餐、火锅、烧烤、快餐,抑或是西餐和料理,均呈现全面下滑态势,无一例外。其中,饮品类降幅尤为显著,2023年的价格从21.6元跌至2024年的18.6元,降幅高达13.9%。或许正是这种单品价格低至令人咋舌的程度,使得蜜雪冰城得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在行业利润方面,餐饮业利润显著减少。进入2024年,在上市的餐饮百强品牌中,已有6家企业出现亏损,18家企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出现下降,其中利润增速放缓的企业比例高达86%,这一比例令人震惊。
这些大型上市公司在餐饮领域的利润正急剧减少,中小型餐馆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它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亏损,而是整个餐饮界未曾有过的倒闭狂潮。
大家不妨观察一下这些数据,心情难免会感到沉重。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2018年是一个转折点。尽管我们不清楚2018年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根据数据,在2017年及之前,我国每年倒闭的餐饮企业数量大约在10万家左右。然而,仅仅经过7年的时间,到了2024年,餐饮企业的倒闭数量已激增至230万家,这一数字创下了历史之最,是2017年倒闭数量的14倍之多。与此同时,相较于2023年的135.9万家,这一数字又增加了近百万家,增长率高达69%,这一趋势表明,形势实际上正在持续恶化。
看完了“食萧条”,我们再来看看更严重的“性萧条”。
还是用数据说话:
2022年,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联手开展了“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在收集到的6828份有效问卷中,我们发现中国年轻一代的性活跃程度出现了显著下降,其中超过半数的95后群体,他们的性生活频率已经低于每周一次。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样的性生活频率,竟然比80后以及70后的中年人还要少。
若你认为先前进行的抽样调查样本量尚显不足,不妨审视以下几组数据,便能深刻认识到我国性萧条现象的严重程度。
例如,婚姻登记数量显著下降。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我国的婚姻登记数量下降至181万对,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5.9万对。即便考虑到疫情的特殊影响,今年第一季度的婚姻登记数量依然果断地打破了历史记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低点。
再看看相关性用品数据。
白云山年报揭示,我国国产伟哥品牌金戈的销量在2023年经历了显著下滑,从1亿片锐减至8785万片,日均销量也从27.7万片降至24万片,同比下降了13.2%。与此同时,销售额也遭遇了大幅缩水,从12.9亿元跌至10.3亿元,同比降幅达到了20.2%。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它表明,在服用伟哥的人群中,去年竟然有高达13%的人选择了放弃他们的性生活。
国内品牌自不必说,即便是引进的万艾可(Viagra)这一原版进口品牌,在2024年的销售量也同比减少了7.7%。金戈与万艾可,作为在国内市场占据92.9%份额的两大关键品牌,其销售量均遭遇下滑,这一现象充分揭示了市场的整体低迷态势。
伟哥的使用尚局限于少数人群,而避孕套的使用数据则更能体现出普遍性。
格隆直接给出数据:2024年,我国避孕套市场总规模达到了156亿元。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2023年,避孕套的销售额高达187.86亿元。然而,2024年这一数字大幅下滑,降幅高达17%——这个降幅,甚至超过了伟哥市场的萧条程度。
谈及由性需求引发的模糊消费行为,诸如酒吧、KTV、夜店等社交娱乐场所的生意亦呈现显著下滑趋势。在过去的三年间,KTV的消费额锐减了86.9%,夜店娱乐消费降幅同样达到76.9%,而酒吧的消费额也减少了65%。
大家干嘛去了呢?
观察这组数据图表,众人纷纷选择前往公园漫步、练习瑜伽、进行徒步或跑步——这些活动仅需腿部运动,无需激素调节。
饮食男女,此乃人的根本欲望所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言:“人类所遭受的种种痛苦,皆源于性欲的不满足。”性欲,作为人类最根本的欲望,甚至成为了推动许多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然而,当前的经济数据却揭示了与人性相悖的现象:人们普遍抑制了自身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对“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的浪漫情怀不再向往,甚至感到不屑。今日是何等时刻,竟有幸与王子共乘一舟,享受那份美好。然而,我们的社会正迅速迈向一个低欲望的境地——性欲、食欲尚且如此,更不用说赚钱的欲望、创业的冲动、旅行的渴望、消费的欲望了。
低欲望社会,会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格隆对这个星球上绝大多数核心经济体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了一个普遍的规律:经济衰退其实并不可怕,它只是周期性的现象。然而,比经济衰退更为可怕的是,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低欲望情绪,这种情绪会将一个社会陷入一个难以自拔的长期困境。
在阳光照耀之下,世间并无新奇之事,只需观察与我们国家经济振兴轨迹极为相似的邻邦日本,便能一目了然。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剧痛中孕育出了“平成废宅”这一群体。他们在少年时期见证了股市与房价的暴跌,经历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在那个大学生就业率仅维持在56%的时期,平成一代的年轻人选择了直接“躺平”。
他们未曾步入婚姻殿堂,日本18至34岁的年轻男性中,单身者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4%左右;他们也不愿生育,自1994年起,日本新生儿数量便持续下降,进入2009年后,日本正式步入人口负增长的时代;他们亦不热衷于购房,据日本政府统计,在1983年至2008年的25年间,30至39岁年龄段的人持有房产的比例从53.3%下降至39%,而30岁以下人群的持房率也从17.9%锐减至7.5%。
低欲望社会,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
最直接的结果体现在消费领域,日本的消费市场经历了由繁荣走向衰败的转变。在泡沫经济破裂前的1985至1990年间,日本消费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4.6%。然而,泡沫经济破裂之后,这一增速迅速下滑,从1991年到2010年,日本消费的平均增速下降至仅有0.92%。经济需求疲软,商品价格持续下滑,自1990年起,日本的GDP平减指数便呈下降趋势,从1995年至2013年,连续19年出现负增长,日本经济陷入了通缩的恶性循环。在1990年至2010年这段时间里,GDP的年增长率仅有微乎其微的0.92%,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二十年的“失落期”。
在失落的时代,日本政府也在大力挽救经济危机。
为了激发经济增长,日本政府在1999年2月启动了零利率政策,此措施一直持续至2024年5月。此外,自2001年3月起,日本政府首次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并在2013年的“安倍经济学”框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然而,尽管实施了极其宽松的货币策略,日本居民及企业去杠杆化的趋势并未得到迅速改变。日本银行在1999年便将利率降至零水平,然而在接下来的2000年至2015年这15年间,日本的企业与个人依然在持续进行去杠杆化。在这段时间里,日本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从125.2%下降至最低点98%,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也从71%稳步降至59.5%。
需明白,利率的降低预示着贷款费用减少。在健全的经济体系中,贷款费用减少能够激发信贷需求,提升居民的消费开支,从而推动总需求的上升,助力经济复苏。
尽管日本社会普遍缺乏消费欲望,即便利率降至极低水平,民众依然选择不步入婚姻殿堂,不进行贷款消费,也不购置车辆或房产,这一现象导致日本政府在2000年前后实施的货币政策彻底失去了效果。
数据显示,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20年,实际上在前十年的后期,关键经济指标已经探底。按照常理,经济本应逐步走出困境。然而,由于低欲望社会的存在,日本经济在2000年之后,不得不在泥潭中多坚持了十年。
历史并非会机械地重演,却往往遵循着相似的节奏。置身于现今的中国,即便对食色两方面的萧条以及低欲望社会对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再高的估计,也并不会过于夸张。
请大家观察以下图表。从2015年到2019年,我们的消费增长速度的平均值达到了9.7%,然而,在2020年到2024年期间,这一增长速度却显著下降至3.8%。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的年轻一代正在大幅削减他们的消费水平。
请大家观察这幅图表:在2010至2018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2%;然而,从2018年到2022年,这一增长率逐年下降,平均每年增速仅为6.1%。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消费数据,我们发现20至39岁年龄段的人口是导致消费增速降低的主要因素,他们大约贡献了消费增速下降44%左右。
居民部门的贷款需求正经历显著波动。我们选取2018年作为这一变化的分水岭进行对比。在2018年5月,居民新增贷款中信贷部分所占比例为53.4%。然而,时至今日,即2025年5月,居民信贷需求所占的比例究竟如何呢?
8.7%。
在过去的七年里,居民部门的信贷需求经历了显著变化,其比例从原先的53.4%锐减至8.7%,降幅高达83.7%。
与之相对,到了2025年5月,我国新增的总信贷额度仅为620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4.7%。
性需求都放弃了,谁还会去举债上杠杆呢?
一个经济体的资金来源分为货币与信用两大类,其中信贷构成了经济活动中的核心要素。通过获取信贷,可以提升支出水平,进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然而,当信贷需求急剧减少,消费市场陷入低迷时,经济便会陷入通缩。目前,我国的GDP平减指数已连续八个季度呈现负增长,创下了自该数据有记录以来的最长连续负增长记录。
那是不是说经济下行,人们就一定节制消费,甚至节欲呢?
当然不是。
看看经济也饱受疫情冲击的美国居民消费信贷的数据:
数据揭示,美国民众在借贷消费方面呈现出令人震惊的增长势头:至2025年4月,美国消费者的信贷额度已激增至1780亿美元,这一增幅甚至超过了上月的一倍。尤其是备受瞩目的学生贷款,其总额已攀升至10.8万亿美元,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最高纪录——坦白讲,中美两国在这一点上显得颇为特别。美国即便十年期国债利率一度攀升至4.6%,其民众依旧热衷于消费。与此同时,中国十年期国债利率降至仅有1.5%,众多银行甚至不再支付存款利息,但中国人仍旧努力将资金存入银行,而非用于消费。
这究竟是在阐述什么?实际上,它揭示了食色之欲的衰落并非禁欲主义的成功,而是在生存压力巨大、未来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人类生物本能的衰退。
若我们未能充分认识到并有效改变这一状况,甚至选择自我遮掩,那么低欲望社会将人为地将我国经济调整的周期延长至20年,相当于整整一代人的时间,这绝非无稽之谈。
破局的关键并非仅仅在于增设更多情趣酒店或消费场所,亦非仅仅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手段刺激消费,更不是通过宏大的宣传叙事来提振信心。真正关键的是,要切实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提供更多的希望:这希望,可能是基本的社保保障,可能是更加开放灵活的社会阶层晋升途径,也可能是更加市场化、开放包容且公平的财富创造与分配体系。
在《基督山伯爵》这部作品的终章,大仲马如此表述:“世间所有智慧,尽藏于‘等待’与‘希望’这四个字之中!”
一个人的生命里或许可以缺少诸多东西,但希望却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都同样如此。
我是格隆。请关注我,成为一位思维清晰的个体。纵然清醒有时会带来痛苦,但我向你担保,若是不加分辨地随波逐流,所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加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