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回想起往昔的娱乐圈,唯有得到观众与粉丝的青睐,艺人方能立足于其中,得以凭借自身才华谋生。然而,如今的娱乐圈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有人长相平平,翻遍全身也难以找出什么拿手的才艺,可谓是样样不擅长。
互联网的迅猛进步带动了一部分明星开拓了全新的盈利途径,其中一些曾经不再受关注的明星,凭借着微薄的人气,开启了所谓的“割韭菜”模式;他们有的推出了自家的产品,利用粉丝的喜爱来赚取高额利润,还有的人选择了直播带货的方式,将赚钱的目的直接公之于众!
“不老神药”和“发臭火锅”
谈及娱乐圈中的不老传说,林志颖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1974年,他在这座宝岛台湾诞生,90年代初,凭借《十七岁的雨季》这首歌曲,他一炮而红,成为了无数青少年心中的偶像。
在《绝代双骄》、《天龙八部》等众多经典剧集里,他展现了出色的演技,这些精彩的表现将他送上了事业的顶峰。即便已经年过四十,他依旧保持着那孩童般可爱的面容,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赢得了公众的喜爱,被誉为“不老男神”。
然而,在2018年,林志颖意外地高调发布了自创品牌的“胶原蛋白精华液”,同时,他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他宣称该产品是他保持青春的秘籍,其背后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作为支撑,再加上他本人强大的明星影响力,这款每50毫升售价1080元的产品一经上市便迅速被抢购一空,仅此一项便为他赚取了400万元的收益。
然而,这样的繁荣并未持续太久,消费者和粉丝很快察觉到这款所谓的“神药”的实际效果并不如宣传所言。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款产品的每瓶实际成本竟然低至4元左右,这意味着每瓶的利润高达一千多元!
这场闹剧使得林志颖的“不老传说”受到了影响,现年51岁的他,似乎已经收敛起自己的商业雄心,不再涉足那些引起争议的产品领域了。
郑恺,另一位因《跑男》而广受欢迎的明星,选择了投身餐饮行业开启创业之旅。2020年7月,他与妻子苗苗共同高调出席了自创火锅品牌“火凤祥”的开业庆典。然而,开业不久后,“火凤祥”便卷入了一场抄袭的风波之中。
火凤祥的装修风格被指模仿了他人的品牌设计,对此,郑恺立即公开道歉,并与受影响的商家达成了补偿协议,此举暂时缓解了这场争议。
然而,更令人担忧的问题接踵而至,后续媒体揭露该店后厨卫生状况堪忧,火凤祥店铺内竟使用已变质的食材,更有甚者,存在重复使用配菜等极其严重的卫生隐患。
然而,面对舆论的巨大压力,郑恺最初选择了缄默不言,甚至公开展示了自己奢侈的晚餐照片。这让众多消费者感到极度愤怒。出乎意料的是,仅仅几天之后,他竟然做出了退出股东行列的决定。这一行为在消费者和粉丝眼中,无疑是“割完韭菜便溜之大吉”。
高价“廉价”衣服和带货直播
欧阳娜娜创立的个人品牌“nabi”一经推出,其高昂的价格立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位出生于2000年的年轻女演员因在《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出色表现而声名鹊起。2020年,她推出了以家居用品为核心的生活品牌“云朵胶囊”。
她宣称经过三年的细心筛选,所采用的面料品质上乘,然而,当产品价格公布后,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忠实粉丝都感到意外:浴袍售价高达988元,眼罩则是148元,而一双袜子更是标价168元,这些商品的设计风格简约,几乎全为纯白色调。
更令人感到沮丧的是,艺人声称这是经过三年精心制作的产品,然而人们却发现其面料竟然含有高达86%的廉价涤纶,成本仅需60元,而且穿着体验极差,让人感觉极不舒服。
然而,欧阳娜娜在舆论的风波中始终未曾发声,导致该品牌在2022年陷入争议漩涡并最终宣布破产。此后,她试图投身音乐领域,以期重返自己的职业轨道,然而“割韭菜”的负面形象却始终如影随形,难以消除。
贾乃亮在尝试直播销售商品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争议。他在直播中透露,自己的工作非常劳累,每天需要连续直播将近十个小时。此外,他对直播带货的商品选择有着极为严格的把控。然而,一些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的烤肠中发现有鸡毛。
令人遗憾的是,贾乃亮团队对此事件一直保持缄默,而且他所推荐的护肤品也遭到了质疑,涉嫌为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在对比中发现,这些产品与专柜销售的正品存在显著的不同。
近期,他透露自己创办的公司在过去四年内累计亏损高达三十亿元,这一巨额资金缺口不禁让人质疑他在税务处理上可能存在疑问,诸如逃税或漏税等行为。
在618购物狂欢节期间,他全力投入到直播销售商品,其热情之高令人瞩目;甚至,连前来他直播间做客的明星龚俊,在目睹了他的直播销售业绩后,也忍不住为之震惊。
明星“割韭菜”乱象需整治
明星身为公众人物,理应肩负起更多的社会义务,他们不应将心思耗费在“割韭菜”或“捞钱”上,而应将精力投入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唯有凭借真正的才华和学识赢得观众的喜爱,方能确保自身的长远发展。
典型的“割韭菜”手法,诸如高价演唱会门票、限量版周边商品、付费粉丝见面会等,某些明星团队借助对粉丝心理的底层市场调研,刻意营造稀缺感,进而诱导粉丝进行过度消费,实现盈利目的。
一些明星的团队利用粉丝对偶像的无条件崇拜,推出了多种付费的打榜和投票活动。有些粉丝为了给偶像增加人气,不惜花费数千元购买虚拟礼物。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未成年粉丝在盲目追随潮流的影响下,甚至动用了自己的学费,甚至不惜借贷来支持偶像。
更有极端者将粉丝当作取款工具,对自身应尽的社会责任置若罔闻,而他们的经纪公司更是助纣为虐,将“割韭菜”作为主要的盈利手段,不断以此方式向粉丝索要钱财。
整治“割韭菜”现象需多方面共同协作,合力进行管理。监管部门需制定明确政策,对明星的商业活动进行规范,例如对演唱会门票的加价幅度进行限制,禁止设立具有诱导性质的付费项目等。
平台方需肩负起主要责任,严格禁止数据造假与恶意营销行为,并且需强化对青少年的正向引导,引导他们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唯有如此,方能促进“追星”领域的良好风气得以改善。
结语
众多粉丝常因明星的光环而消费,此时正是艺人肩负起自身职责的关键时刻,切勿辜负了粉丝及支持你的公众的信赖,务必严于律己,谨言慎行,切勿因追求短期利益而丧失了粉丝的信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可能因此遭受封杀。
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