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近期反派角色接连被捕,而今李光洁扮演的李人骏登场发言,令人惊讶的是,这位“万海案”的主办检察官似乎突然失去了理智……
观众眼中,李人骏这一角色起初呈现出一副正邪兼具的轮廓,随着万海案成为铁案,他竟转而提出反诉,此情此景,观众们充满期待,纷纷猜测他是否真的沉迷于官场,是个心机深沉的人。万海案一旦被推翻,李人骏无疑立下大功,然而,在最新一集中,李人骏却再次自相矛盾,开始推翻自己的立场。
李人骏面对那响亮的质问,依旧面无表情,剧情只能通过不断闪回他的回忆画面来揭示他的内心世界,而他回答问题时也完全不予配合。他难道真的傻了吗?他是不是打算充当保护伞?
最令人不解的是,李人骏离开专案组后,竟径直寻访王彧,他竟试图说服王彧投案自首?然而,王彧并非无脑之辈,且看他是如何反驳他的:
你能逃得掉吗?你的妻子能逃得掉吗?她曾经帮人抢夺矿产资源,她不过是个被利用的工具,你们俩就像是遮风挡雨的伞,快上车吧,快走啊,我打牌已经很多年了,你这是来炸我的吗?我算是看明白了,你们似乎已经不怕了,你们这些当官的怎么都变得这样了?好事都想要,一遇到麻烦就想着逃跑,你还有点人性吗?
自这一对手戏拉开序幕,李人骏所塑造的20多集角色形象彻底瓦解,他究竟有何图谋?观众们对此愈发感到迷茫。
起初几集中,众人纷纷议论女主角过于急躁,与她所扮演的体制内女领导形象不符;男主角则显得过于懦弱,与检察官的角色相去甚远。然而随着剧情发展,逐渐揭示女主实则是一位体制色彩较淡的理想主义领导,而男主则是一个渴望找回初心的平凡人,演员们的演绎正是如此精准到位。
现在观众们不再对此产生争议;剧情已过半程,李人骏的表现先是显得愚蠢,接着又仿佛突然开窍,似乎脑袋开了窍,可现在却又开始装傻,看来演员一定是出现了失误。
李这一角色的戏份相对较多,必须指出的是,16至19集的节奏处理,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展现李的顿悟过程,然而这一部分的表现并不理想;具体来看,剧情中存在一些片段显得不够连贯,显得有些断裂。
那场在河滩上与洪亮的对戏,李光洁的表现显得过于欢快,原本应展现的复杂情感,他却仅呈现了一面——角色因渴望官职而对洪亮毫不在意。
观众误以为他为了谋求一官半职,不惜舍弃良心和友情,若他扮演的是正面角色,那么他分道扬镳的心态应当是复杂的,如同感到不被理解那般;而他若表现得嚣张跋扈,则只能说明他是个反派角色。这与他后来想要反诉的行为又产生了矛盾!
第二个场景是和张文菁的对手戏,张文菁刚刚从监狱释放,按照主办官的身份,李人骏理应前往道歉。然而,他的表现却似乎带有威胁意味,与张文菁的情绪转变显得十分生硬。这主要是因为张文菁的台词中不断在质问李人骏。
第三个场景是妹妹的订婚仪式,我感觉他似乎已经有所察觉,洪亮甚至将他带至一旁进行暗示,我以为他已察觉到其中的异常,然而,在兰景茗公检法晚宴上,他却再次展现出一名对真相一无所知的纯真少女的形象,让观众们困惑不解。
在饭店用餐的情景中,若他因察觉到这些人之间关系紧密而担心官职不保,那么按照我的看法,他至少应当流露出几分恐惧之情。然而,他却并未如此,反而木然地与谢鸿飞直言自己要提出上诉,那副正义凛然的姿态与之前塑造的角色形象相去甚远。
尽管讨论了这么多,但问题依旧在于李人骏所扮演角色的逻辑存在缺陷。万海案件疑点重重,按理说,作为与他同住四年宿舍的旧友以及共事多年的挚友,他本应深信不疑,然而他却对这一切表示怀疑,甚至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至于谢主任的明显问题,他仍选择支持,即便是对他准妹夫的明显问题,他仍旧力挺。在这种情形下,李理应属于其中的一员,然而最终他却意外地成了被蒙蔽的对象,证明自己无辜,这究竟是怎样的逻辑呢?
导演为何要在李人骏的角色中加入众多回忆片段,难道是担心观众无法理解这个角色?若观众无法接受编剧与演员提供的信息,这难道不是在暗示编导团队存在问题?因此,我们不应小觑观众的领悟力。
许局与兰景茗所扮演的复杂灰色角色,其情感把握得恰到好处;观众们普遍相信,许言午是一位被迫走上正途的善良之人,这得益于冯嘉怡的出色演绎!
李光洁的演技一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或许是因为他缺乏演绎这类复杂角色的经验。回顾他上一部作品《小巷人家》,剧情和角色设定相对简单。或许,李光洁在以往演戏时并未养成全面分析剧本和角色的习惯。毕竟,以前的作品剧本篇幅较短,或者角色戏份不是很多。
他面对那些需要塑造完整人物性格的剧目显得力不从心,或许是因为出演过多配角而忽略了人物性格的塑造,以至于这次表演显得零散而不连贯?
然而,一部戏剧中角色的优劣并非演员之过,实则导演之责。期盼这部戏落幕之时,该角色能够得到圆满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