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父亲,目睹甘肃天水麦积区的褐石培心幼儿园中,那数目惊人的血铅超标儿童,我的内心感到极度痛苦。
孩子们的牙齿变黑,头发开始脱落,而且他们不停地呕吐,感到恶心,这些明显的症状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注意吗?
幼儿园那边倒是态度强硬,坚称送检后肯定没有问题。家长们又能相信吗?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于是,他们纷纷带着孩子跑到隔壁的西安医院进行检查,结果一看,超标情况竟然非常严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西安的医疗机构对铅中毒进行了检测并予以确认,然而天水当地的某些部门却给出了“血铅水平正常”的检测结论。
这是想隐瞒什么?
这里面肯定有一个是造假的。
有家长反映,在西安接受治疗期间,天水方面的负责人竟然口头上告知孩子的血铅检测结果一切正常。然而,孩子病情如此严重,肉眼便能察觉到异常,他们究竟是如何敢如此睁眼说瞎话的呢?
令人惊讶的是,天水当地政府竟然推出了“在天水接受治疗无需付费,而在西安治疗则需个人承担费用”的政策,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当地公布的检测数据令人难以置信,如此情形下,又有谁敢将孩子送到那里接受治疗呢?
住院的幼儿
报道指出,幼儿园存在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甚至导致教师体内血铅含量异常,初步判断可能与三色枣发糕和玉米肠卷中添加的成分含量过高有关。
问题是,这家幼儿园在当地收费颇高,投入了如此多的费用,却得到了这样的后果。
幼儿园的餐食
这家幼儿园的经营者还拥有其他幼儿园,综合来看,血铅含量超标的儿童数量恐怕相当惊人。
家长们心中充满了疑惑,究竟是什么添加剂出现了问题?是水吗?抑或是工业用的染色剂?
正规的食品添加剂和染色剂价格并不高昂,从事糕点制作的人长期从事这一行业,实在没有必要为了承担巨大风险而得罪顾客。若真的掌握了证据,将制售有毒食品的人绳之以法,向公众作出解释,不就足够了吗?当地相关部门也不必庇护那些小摊小贩。
到底是不是存在更为严重的污染源被刻意掩盖?
我瞥见了一条19年前的报道,顿时感到困惑,难道这是历史的重复上演?
在2006年,位于甘肃天水的麦积区,众多儿童血液中的铅含量超出了正常范围。那时的检测程序与现今的检测流程几乎如出一辙。
兰州医学微量研究所与麦积分所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53名儿童全部超标;然而,相关部门对此结果表示质疑,认为其不具备权威性,故不予认可。随后,天水疾控中心对50名儿童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仅有1名儿童达到临界值,其余49名儿童均显示正常。
孩子的症状显而易见,谁在说谎,一看便知。随后,家长们前往西安中心医院进行了检测,共有200多个孩子接受检查,结果显示211人严重超标,还有68人被确诊为铅中毒。
你说这套路熟不熟?
天水本地检测一切正常,可一旦去西安检测,结果却严重超标,这样的差异你是否还会对天水的检测结果深信不疑?家长们这次纷纷选择前往西安,显然是有过类似的经历教训。
十九年前的那群3至16岁的孩童,如今已成长为父母,而当年的血铅事件真相未明,如今他们的子女又承受着同样的痛苦,这真是天理难容。
医学检测的仪器再怎么着,也不能有这么大差距吧?
天水到底想掩盖什么?
就没人该为这事负责吗?
十九年前,人们将问题归咎于当地铅冶炼厂环评不达标,进而引发的环境污染。然而,此次事件却指向了食品添加剂,但究竟是什么添加剂引发了争议?难道当地相关部门已经养成了庇护的习性?十九年来,这种做法依旧如故,未见任何改变。
我已透彻领悟,在那些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即便存在污染程度较高的企业,它们也能为地方财政带来可观的收入,因此当地官员视这些企业如珍宝,竭力予以保护。
可也不能拿孩子的健康开玩笑啊。
真心希望这次能把事情查清楚,到底是什么添加剂作祟?
是谁干的?根源在哪儿?
若再让这一问题横亘过一整代人,那便是对孩子们、家长们的不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