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东
7月8日,纪念金日成逝世已满31载;这一天,对于朝鲜人民而言,是两个重要的民族哀悼日之一,另一个则是金正日逝世的12月17日。
7月8日凌晨,金正恩同志带领朝鲜党、政、军的高级官员前往锦绣山太阳宫进行参拜(如上图所示)。参与此次活动的官员涵盖了劳动党中央、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内阁以及各个委员会和各省份的领导干部,还有军事机关的指挥人员。具体而言,这包括劳动党中央副部长级别及以上、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级别及以上、内阁各省相级别及以上、朝军各总局副局长级别及以上,以及朝军各大联合部队(包括各军种、军团)的主官。
参谒队伍的最前方,排列着劳动党的四位常任委员,金正恩之外,按照朝媒的报道,依次是朴泰成、崔龙海和赵甬元。自6月下旬劳动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以来,这标志着朝鲜高层领导团队的首次集体公开露面,这一举动印证了我们之前的某些预判,同时也消除了我们之前的一些疑虑。
按通常惯例,这类参谒活动一般是次日报道,如下图所示。
今年却是个不同寻常的情况。零时进行参谒,早晨就已经在《劳动新闻》以及朝中社的官方网站上出现了相关报道。在朝鲜媒体的报道惯例中,这种当天发生当天就报道的做法,可以称作“即时”。然而,这其中的原因却不得而知,因为这种事情在当时并不能立刻明了,元帅的真正意图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显现。当然,我们虽然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但这些理解还只是初步的推测,暂时就不展开了。
谈谈与“四常”相关的那些事。6月下旬,劳动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的消息一经公布,朝媒所发布的照片显示,主席台最前排坐有五位领导——金正恩位于中央,其左侧分别是朴泰成和崔龙海,右侧则是赵甬元与李熙用(见上图)。
李炳哲元帅已确认退出“五常”并担任军需政策总顾问,而关于“组织问题”的细节会议尚未公布。在此情况下,有人推测李熙用可能填补了李帅的空缺,维持“五常”格局。然而,我对此观点予以否认,坚信李熙用并未成为常任理事国成员,朝鲜已由“五常”降级为“四常”。相关论述已在一文中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7月8日,元帅率领众人前往锦绣山太阳宫进行参谒,这一行动证实了我之前的推断准确无误。
众人之所以容易出错,其背后的原因其实相当简单,那便是他们习惯性地以我国的一般情况来类比朝鲜的实际情况。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思维定势。然而,我在多篇文章中已经指出,这种基于习惯的“类比”往往并不准确。
金正恩治下的时代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则体系,这些规则与前两代领导人的做法截然不同,更不用说借鉴外国的经验了。这些规则具有实用性,例如,2021年1月劳动党八大对党章进行了修订,新规定指出,政治局会议的参会人员可根据议题灵活选择,不必要求所有成员都必须出席;诸如此类。这些规定,在众人熟知的利益排序中,时常显现出一种“异常”,让人不禁猜测朝鲜内部是否出现了变动,例如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坐在前排的李熙用,又如近期在外交活动中频繁位列首位的崔善姬。这种外界眼中的“异常”,实则反映了朝鲜的常规做法,只要我们持续跟踪观察,便能逐渐掌握其中的规律。我曾与朝鲜同仁戏言,若想弄懂朝鲜各类会议、活动的座位排列,只需向负责筹划的金与正和玄松月咨询,他们对此了如指掌。然而,如今朝鲜团队中的成员们普遍掌握了这一技能,再也不会将“四常”误当作“五常”。
这套规定中关于礼仪的排列顺序,我曾在数年前赋予其名为“功能排序”。这一命名需考虑到朝鲜的诸多基本状况,同时结合会议或活动的主题、朝鲜当下的工作重心等多重因素,经过综合考量后得出。此类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被证明是准确的,并最终得到了事实的印证。
朝媒所公布的图片资料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涉及人事调整,还透露出通过人事调整展现出的政策及其倾向。自金正恩时代开启,尤其是正式迈入“金正恩新时代”之后,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用人才、干部能升能降的现象已变得司空见惯。自劳动党八大召开以来,除了元帅本人之外,变动不大的仅限于代行国家元首职责的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崔龙海;此次参谒活动中,崔龙海在“四常”中的地位甚至超越了之前位居其前的赵甬元。这一现象颇具意味,回顾八届十二中全会时,赵甬元的排名尚在崔龙海之上。那么,在这两周左右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存在两种可能的解释,其一为事实确实发生了改变,其二则是基于此次参访中“四常”各自所代表领域所进行的职能性排序;无论哪种情况,均需进一步的信息来予以确认。
本文截稿之际,尚未发现KCTV就此次参谒活动所拍摄的视频内容。然而,《劳动新闻》以及朝中社官方网站仅各自发布了一张静态图片。尽管这些图像所提供的信息极为有限,但它们仍向我们透露了许多细节,其中一些甚至颇具趣味。在此,不便一一详述,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自行搜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