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位于甘肃天水的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因违规添加了有害物质,导致幼儿体内血铅含量异常,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在天水进行的血铅检测结果尚未公布之际,众多家长纷纷带着孩子前往西安的医院进行血液检查和治疗。目前,家长们对于两地血铅检测结果为何存在巨大差异,以及“毒源”究竟为何等问题,官方尚未给出任何新的答复。
7月5日在西安市中心医院等检查结果的患儿及家长
7月5日,记者在西安中心医院采访得知,儿科住院楼层已住满了血铅值偏高的幼儿,此外,老年病科和内分泌科病房也收治了血铅异常的患儿。医护人员表示,他们不便透露目前住院幼儿的具体人数。
家长反映,之前天水那边举办了一场家长交流活动,工作人员在会上透露,该幼儿园提供的彩色枣糕和玉米肠卷在抽样检测中出现了问题,“初步分析,可能是添加剂使用过量。”
血铅异常幼儿在西安被诊断为铅中毒
7月3日至4日,极目新闻记者收到了多份西安市中心医院的检测报告,这些报告显示,孩子们的血铅含量均超过了正常范围,其中大部分孩子的血铅含量在200至500微克/升之间,有一名幼儿的血铅含量高达528微克/升,超标超过4倍。然而,根据儿童血铅的正常参考值,其含量应低于100微克/升。
值得注意的是,有几位家长反映,在西安接受治疗期间,他们被告知孩子的血铅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然而,他们并未亲眼见到任何纸质或电子形式的检验报告。
刘先生孩子的诊断报告
7月5日午后,刘先生,这位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家长,向极目新闻记者透露,3日当天,天水市某部门的一位干部通过电话告知他,其孩子的血铅检测值为14.028微克/升。此外,另一位干部也在微信上对此数值进行了确认。他表示,根据4日西安市中心医院提供的报告,患儿血液中的铅含量测得290微克/升。这或许是因为检测设备或换算单位的不同,造成了与老家医院检测结果的差异,亦或是老家医院有意隐瞒了某些信息。
西安市中心医院门诊病历由刘先生提供,其内容显示,他的孩子被确诊为铅中毒。面对这一诊断结果,刘先生表示,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该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王先生向记者透露,根据7月4日西安另一家医院提供的电子检查报告,他孩子的血铅含量达到了232.18微克/升,而在此之前,天水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曾通过电话通知他,孩子的血铅检测结果为5.146微克/升。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揭露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个案。“不久前,我的侄子在参加天水地区的集体血液检测后,当地通过电话告知,孩子的血铅含量检测结果达到了每升超过690微克。”王女士这样说道,她表示,至今家属尚未收到孩子集中血液检测的纸质或电子版检验报告。此外,孩子还在西安的另一家医院进行了血液检测,结果显示为319.66微克/升。目前,家属正在焦急地等待西安市中心医院的检查结果。
李先生两个孩子的检验报告
李先生的6岁女儿就读于涉事幼儿园,而他的3岁儿子尚未入学。两人的血铅检测结果差异竟然超过10倍。在幼儿血铅异常问题集中爆发的前10多天,李先生就已经察觉到女儿的血铅水平偏高。女儿出现了白头发、脱发、频繁腹痛以及牙缝中黑色物质的异常现象。6月24日,检查结果显示他女儿的血液中铅含量高达284.9微克/升,医生诊断孩子铅中毒,并为其购买了排铅药物,让她带着药上学。我原本并未怀疑是幼儿园的问题,只认为是孩子爱吃零食所致。报告还显示,他儿子同日的铅含量为20.62微克/升。目前,他正在等待西安市中心医院的检查结果。
极目新闻报道,西安某医院检验科人员指出,各医院的检测设备各异,导致检测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即便对同一样本进行多次检测,结果也可能出现不一致。然而,一般情况下,几天内的检测结果变动不会过于显著,样本时而显示正常,时而显示超标的情况较为罕见。那位儿科门诊的医生也指出,由于各医院的检测手段存在差异,加之样本各异,误差在所难免。然而,在未接受治疗的前提下,孩子体内的血铅水平通常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不会时而超出标准,时而回归正常。
抽检发现三色发糕和玉米肠卷添加剂超标
除了对儿童进行救治,人们不禁要问,导致铅中毒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是何种添加剂被使用?又是如何被添加进来的?这些问题,家长和公众都十分关注。
在走访过程中,极目新闻了解到,众多家长纷纷表示,在集体讨论中,他们普遍质疑幼儿园供应的餐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这一质疑源于7月3日天水相关部门组织的一次家长通报会。
5日下午,刘先生向记者透露,在通报会上,官方人士公开了抽检结果,指出涉事幼儿园的餐食、自来水以及纯净水等均接受了检测,“会上提到,枣糕以及某些卷状食品因违规添加了添加剂,导致铅含量超标。”
家长会通报情况
两名知情人分别向记者提供了3日通报会的视频和音频资料。
一段时长七秒的视频中,主席台上有多位工作人员正在向数十位家长传达信息,同时,现场也有警务人员坚守岗位,他们手持执法记录设备。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音频里,主持人透露,与会者包括天水市相关部门的职员以及医疗领域的专家。主席台上的工作人员进一步说明,当地在接到幼儿血铅超标的通知后,迅速启动了幼儿园师生血液检测、流行病学调查、营养支持、家长心理疏导以及医疗援助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全面检测,全力救治。”他强调,“绝大多数孩子的检测结果都是正常的。””随后,有家长提出,要求公布检测结果。
在音频里,一位工作人员提到,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与第三方企业共同对涉事幼儿园的留样食品、自来水以及纯净水等进行了抽样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留样食品样本符合标准,但有两个样本的检测结果不正常,一个是三色枣发糕,另一个是玉米肠卷,初步分析认为这两样食品的添加剂含量超过了规定标准。
幼儿园的餐食
5日晚,有位幼儿的母亲向记者透露,她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常常食用五光十色的发糕,其中玉米肠卷这种食物,其外观类似玉米的馍中夹有香肠,但孩子对此类食物的摄入量并不多。还有一位幼儿的母亲表示,她的孩子在学校里也常吃那些色彩斑斓的面片。她们所提供的照片显示,在今年5月和6月期间,孩子们的饮食色彩斑斓,包括油炸食品、面片、肉汤、凉菜以及各式各样的糕点。
澎湃新闻报道于7月5日,一位家长透露,该幼儿园所供应的甜点和枣糕均为外购,麦积区设有专责的供货商,然而,他们现在却对外宣称这些食品是自己制作的。
发稿之际,极目新闻的记者向天水市多个相关部门进行了电话咨询,遗憾的是,他们并未收到任何有价值的答复。
中国新闻周刊7月4日的报道指出,麦积区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透露,案件仍在调查之中,目前仅能确认园方在食品中违法添加了某些成分,然而具体是哪种调料或其他物质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一些家长反映,在7月3日上午举行的家长会议上,相关人员曾提及“三色发糕、玉米包等食品检测出铅含量超标的问题,但最终的检测结果尚未公布”。
新华社报道,至3日,当地已组建由专家及相关部门构成的联合调查组,迅速着手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以及调查处理等工作。涉事幼儿园的200余份检测样本已送往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检。针对血铅值异常的儿童,专家们已展开治疗、营养支持和心理辅导等措施,同时,其他相关的调查活动亦在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