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夜骑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成都的刘女士在最近的一次夜骑过程中,不幸遭遇了意外,一个突如其来的障碍物让她多处受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在见到刘女士时,发现她的面部、肩膀、手部以及膝盖等部位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擦痕。这一切的起因,得追溯到几天前发生的一次不幸事故。
6月26日的夜晚,大约在六点钟,我从家中出发,骑行至桐锦桥附近。大约八点五十左右,我突然感到一股力量,仿佛有一根线直接拉扯着我的脸部。当时我正骑车,速度并不快,然而我竟然毫无察觉。那根线突然出现在我的脸上,我甚至没有时间捏动刹车,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更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这样,我被那根线拖拽着摔了下来,疼痛无比。随后,我的身体在地上蜷缩成一团。”
刘女士回忆说,在她跌倒之后,众多路过的市民纷纷伸出援手,不仅协助她将倒地的自行车扶起,而且迅速将导致她绊倒的那根线扯开。
刘女士提供的视频资料中显现,那根鱼线呈现红色,其末端还附带着一个仿生鱼饵。刘女士回忆道,在她不慎跌倒的当时,一位同行的骑行者向她提及,自己之前也曾险些被这根鱼线绊倒。
事故发生之后,刘女士迅速拨打了报警电话,并启动了120急救服务,与此同时,她还与天府绿道的管理部门取得了联系。
记者于7月3日亲赴刘女士受伤事发地,实地考察了天府绿道桐锦桥的情况。
桐锦桥横跨锦江,是天府绿道中独具特色的桥梁之一。该桥面离锦江的水面大约有10米高,同样离江边的陆地也有大约5米的距离。尽管江水湍急,现场依然聚集了十多位钓鱼爱好者,他们在岸边和桥下享受垂钓的乐趣。
记者观察到,众多垂钓爱好者偏爱使用路亚钓技术,这种钓法通过使用仿生饵料,模仿弱小生物在水中游动的姿态,以此激发大鱼的捕食本能。在询问他们是否担心鱼线会被抛到桥面上时,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回应。
在与钓鱼爱好者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将鱼线掷到桥上的现象确实时有发生,有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会直接将其割断,对桥上的部分则置之不理。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绿道的管理者,我们通常会如何进行监管呢?记者成功联络了成都天府绿道的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对方表示,经过实地调查,确认此次事件是由于桥下河边的钓鱼者使用路亚方式抛掷鱼线至桥面护栏上引起的,相关部门已经与物业管理方协商,加强了边界区域的巡查力度。至于刘女士提出的请求,将会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和沟通。此外,记者还就此事咨询了法律专业人士。
陈祖军,上海中联(成都)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谈到该事件时指出,涉事的行为者和管理者需根据各自所犯错误的程度,各自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首先,那些直接导致侵权损害的垂钓者,依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若其侵权行为威胁到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安全,理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其次,对于公共场所的管理者而言,我国《民法典》明确指出,若管理者未履行安全保障职责,导致他人遭受损害,则需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再者,对于遭受损害的骑行者来说,夜间骑行本身就存在一定风险,若其骑行速度过快或未能妥善观察,那么其自身也可能需要承担部分责任。各方在遇到分歧时,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寻求解决方案;若协商无果,则可通过法律手段,由法院依据各方的行为进行责任判定。此外,还需提醒大家,夜间活动务必注意安全;相应管理部门亦需强化管理措施并做好安全警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