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温州乐清市的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了一例悲剧事件,其中一位年长者在家中清理青蟹时,不小心被蟹腿刺伤了他的左手。尽管经过连续9天的紧急救治,这位老人最终还是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
文章提到,这位老人的左掌遭受了蝤蛑(记者注:即青蟹)的攻击,起初老人以为这只是轻微的伤势,于是简单贴上了创可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手部伤口开始出现肿胀现象,但老人并未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在遭受刺伤23小时后的次日清晨,老人的左手臂出现了明显的红肿、热痛,同时还伴有头晕和乏力的症状,于是家人将他紧急送往了乐清市人民医院的急诊科。急诊科验血结果显示,患者肌酐水平为179.30μmol,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由于“脓毒性休克创伤弧菌感染”以及“急性肾衰竭”引起的。鉴于患者病情存在不稳定因素,且变化可能随时发生,因此医生迅速决定将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入住重症医学科后,老人的呼吸变得吃力,胸部感到压迫,左侧上肢的疼痛尤为突出,疼痛程度经NRS评分达到3分,医生随即采用了对症状敏感的双联抗生素治疗,并实施了机械通气等支持性措施。老人入院仅一小时,其上肢的伤势急剧恶化,发生了坏死性筋膜炎。随后,手外科紧急实施了“筋膜皮瓣移植术”、“软组织病损切除术”以及“筋膜间隙切开减压术”。然而,局部清创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老人的左上肢状况持续恶化,并出现了肾功能衰竭的症状。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医生果断决定为老人施行左上肢截肢手术,并在术后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尽管经过9天的全力抢救,老人最终还是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
澎湃新闻报道,在温州地区,青蟹通常被称作蝤蛑。这种生物生活在温暖且盐度适中的浅海区域,其体型呈椭圆形,颜色为青绿,头部和胸甲较短且较宽。其肉质细腻且肥美,因此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美食。
乐清市人民医院在文中指出,创伤弧菌广泛分布于沿海海底、海底沉积物以及海产品之中,其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富含蛋白质的牡蛎、毛蚶、贻贝等海产品都可能携带此菌。对虾的受污染程度和污染水平相对较高,而在海鱼中,该菌的污染水平较低,且在淡水鱼虾中较为罕见。创伤弧菌感染后,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伤口感染以及脓毒血症,这两种症状在短短48小时内即可导致死亡率超过50%;而若治疗未能在72小时后启动,感染所引发的死亡率几乎接近百分之百。
医生特别强调,在处理海鲜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一旦不小心造成伤害,务必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若不幸受伤且出现疑似症状,务必立刻前往医院就诊。需要注意的是,创伤弧菌对盐分有特别的偏好,因此绝不能使用生理盐水,也不可将盐撒在伤口上,以免感染情况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