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夫曼芭蕾舞团曾在东方艺术中心献艺五场,我也恰好参与其中,体验了这座城市的独到风情。
1977年,我创立了圣彼得堡的艾夫曼芭蕾舞团,有人称之为“心理学芭蕾舞”。尽管我并非闲暇之人,前四次虽然多次受到热情邀请,却因时间紧迫而未能成行。然而,第五次我终于得以腾出时间,前往上海。我深知,上海民众对我及舞团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这份深情厚谊正是我踏上上海之行的动力所在。
2019年,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夫曼芭蕾舞团在东方艺术中心成功演绎了经典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此次演出,摄影师郭新洋捕捉了精彩瞬间。
每次踏上上海的征程,我们总携带着《安娜·卡列尼娜》这部经典之作。对于编导们而言,每个人心中对安娜的形象都有独特的诠释。在创作过程中,我不仅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舞蹈化的演绎,更将其中最触动我的元素融入舞剧之中。小说中那些令人动容的人物关系,尤其是丈夫、妻子与情人之间的纠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实际上已经流传了数百年,早已不再是新奇的事物。因此,在我挑选这部小说的主题时,我打算塑造一个独特的安娜形象,向众人呈现她的炽热情感,即便这种情感可能带有某种病态,但正是这种情感最为动人。激情与爱情之间的差异在于,爱情充满正能量,而激情所引发的则是截然不同的影响和体验。我要呈现给大家的是激情的演变历程,讲述一位女性起初如何彻底依赖她的配偶,最终通过激情的力量彻底转变了她的生活轨迹,甚至可以说彻底颠覆了她的命运。我期望通过我的舞蹈剧作,向观众揭示一个女性内心深处的转变。
我的工作流程颇为繁复。在着手编排一部舞蹈剧作时,我需在案板上撰写大量文字,接着挑选合适的音乐,随后步入我的舞团和剧院,与演员们交流我的构思。在倾注了众多情感之后,我能够感知到这些演员是否将我的思想和情感准确传达。我每日投入7至8小时的工作,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若无满腔热情,实难持之以恒。
鲍里斯·艾夫曼 摄影/王凯
上次我抵达上海,游览了众多景点,诸如上海戏剧学院、豫园等地,还品尝了若干道地道的中餐。在我踏入这座城市之前,众多团员,包括不少朋友,都向我描绘了上海的独特魅力,称它为世上独一无二的都市,与任何其他城市都截然不同。因此,我早早地便做好了来此一睹风采的准备。然而,当我真正来到这里,却惊讶地发现,这座城市的魅力远超我的想象。初入宾馆,透过客房的窗子,我目睹了河流的流淌,感受到了自然的气息,更惊奇地发现了那些现代化的建筑。这一切,于我而言,都显得无比神奇。尤为令我震撼的是,上海竟有如此众多由混凝土构筑的高楼大厦,而它们身旁,却有着绿意盎然的树荫,盛开的鲜花,以及自然的存在。这些建筑与自然的对话,无疑是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上海让我联想到了圣彼得堡,那是因为圣彼得堡同样拥有众多河流,同样布满了现代建筑,我未曾料到这两座城市能给我带来如此相近的体验。
我确实曾接到过邀请,希望在我的未来作品中融入中国的特色,甚至已经收到了相关的故事大纲和素材。我认为,若要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首先必须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然而,我并非中国人,且未曾在中国居住过,或许还缺乏足够的能力来描绘我心中所想的中国故事。但未来之事难以预料,或许有一天我能激发出全新的灵感!(题图摄影/郭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