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年,《山海经》所记载的奇幻景象激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其中的创世神明——“烛龙”,其身长达千里,拥有掌控自然、调节昼夜、维系生命的能力。从7月15日至10月8日,全球首次以《山海经》中的神兽为灵感来源的沉浸式裸眼3D装置艺术展——《山海经之烛龙秘境》,即将在中华艺术宫盛大开幕。该展览运用了裸眼3D技术、全息激光以及互动传感等先进的数字手段,在占地2000平方米的展览区域内,成功地将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形象以立体形式呈现,从而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
项目创始人李戴维
上古神龙会破壁而出
虚实交织的神话宇宙
李戴维,作为项目的联合创始人,坦言:“我,这位属龙之人,对我国的神兽龙怀有深厚的感情。龙,象征着力量与神秘,它承载着民族对未知和梦想的憧憬。这份情感,正是我创作《烛龙》的灵感源泉。我们之所以选取《山海经》中那气势恢宏的创世神‘烛龙’,是为了构筑一座连接古代神话与未来幻想的神秘时空,以实现‘让中国故事熠熠生辉’的初衷。”团队汇聚了专长于为NASA设计沉浸式体验项目的视觉领军人物,以及参与制作《海王2》和《哪吒》系列电影动画的技术精英,还有负责打造全球顶级音乐节视觉效果的特效团队。
观众踏入中华艺术宫零米层北区展厅,便仿佛进入了一个融合了虚幻与现实的神话世界,在那里,他们能够体验到多角度、多层次的艺术震撼。
“星际登陆”通过十块高清LED大屏打造出一个裸眼3D的环形空间,观众置身其中,眼前的星体碎片会以惊人的速度穿梭于空间,这种裸眼3D的互动体验实属罕见;“流界”运用360°全包围的光雕技术,结合多面投影重构系统,让人一进入仿佛被光芒所环绕,水、空气、雾气在身旁不断流动,营造出一种无限延伸的感觉;“龙鳞”则通过高精度工艺复刻,每一片鳞片都经过精心建模、打磨、上色,人工拼接而成,不仅展现了技术的高超,更彰显了艺术的魅力;“龙息”空间采用ETFE材料模拟神兽的呼吸,使观众不自觉地与之同步呼吸,感受那份温柔的力量;“龙眼”则是一个直径达八米的圆形LED穹顶,构建出一个动态的宇宙,利用上百万粒子的动态模拟系统创作,无论是躺卧观赏,它既像太阳,又似深海生物的瞳孔,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这种体验非言语所能表达,唯有亲身体验方能领悟。”Zemo作为创意总监如此阐述,观众在穿梭于星际漩涡、漫步于幻境般的桃林、探索龙鳞洞穴的过程中,“烛龙”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山海经之烛龙秘境》不仅重现了古籍中那些神秘而壮阔的古典图景,还运用数字技术提升了神话中隐喻的内涵,从而与当下对元宇宙的探索构成了跨越时空的交流。
在位于上海的这一文化地标——中华艺术宫,举办的首场展览,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崇高礼赞,同时也标志着美术馆对未来发展模式的创新尝试。科技是推动文化体验重塑的关键动力——无论是“互动探险式剧情”还是“全方位感官沉浸区”,展览都让美术馆内沉寂的历史得以“复苏”,并开创了“运用科技解读文化、唤醒藏品故事、展现美学现代风貌”的全新模式,为美术馆数字化变革贡献了一个可借鉴的“上海典范”。中华艺术宫的党委书记兼执行馆长王一川指出,数字交互技术不仅是呈现视觉奇观的工具,同时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媒介。依托这些将现代美学与科技完美融合的独特内容与形式,观众将有机会成为展览的参与者,通过触摸、感知和品味,体验一场既混沌又神秘、气势恢宏的视觉盛宴,从而获得在传统美术馆参观过程中难以获得的全新多元体验。
上海站首展落幕之后,《山海经之烛龙秘境》项目将开启全球之旅,中国神话这一知识产权借助美术馆这一平台,扬帆驶向国际舞台。展望未来,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与文化知识产权有望借助数字化技术,在美术馆这一特定环境中焕发新生,使全世界的观众得以亲身感受并互动“可触达的中国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