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纪念塔下竟藏忠魂密码?25条公交交汇,

贵阳之地坐落着知名的“纪念塔”,然而遗憾的是,在现今的地图上,该塔已变得难以寻觅。这座地标曾见证了那段悲壮的抗日战争历史,尽管塔身已不复存在,但其精神却依然在人们心中生生不息。

“纪念塔”地名由来

纪念塔原设于中正路(今称新华路)、环城南路、市南路与青云南路的交汇处。该塔官方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一百零二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在贵州的抗日纪念场所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成为贵阳市民耳熟能详的显著标志。纪念塔的主体结构虽已不复存在,但公交站点的命名、学校的名称以及商店的招牌上,依旧可见“纪念塔”这一称谓,这一名称已深刻融入贵阳市民的日常生活。

102师抗战历程

自1937年8月起,第102师带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心,投身战场。他们陆续参加了淞沪会战,其中不乏苏州河的激烈战斗;在南京进行了防御作战;参与了徐州会战,尤其是砀山战役中表现突出;保卫了武汉;还经历了四次长沙会战,新墙河的战斗亦是其中一役。在这些激战中,局势异常惨烈,约有12000名士兵英勇牺牲,他们用生命铸就了贵州军人的悲壮精神。

建塔缘由与过程

为纪念烈士的英勇行为,悼念侵略者的恶行,弘扬先烈的英勇精神,第102师举办了一场庄重且庄严肃穆的悼念仪式。在此同时,该师决议建立一座纪念性建筑。该塔于1940年年末开始建设,并于1941年5月竣工。纪念塔的设计风格独特,其高度为10.2米,寓意着102师的辉煌历史成就。塔身轮廓为三角形棱柱状,顶端尖锐,底部宽敞,整个结构以硕大的白色绵石块垒砌而成,宛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指入侵者的致命之处。

纪念塔的外观细节

贵州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_贵州抗战纪念馆_

塔身正面镌刻着“国民革命军第一百零二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字样,底部署名为“师长柏辉章题”。其余三面则详细记载了102师阵亡将士的姓名、年龄、籍贯、职务和军衔等信息。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度为2米,高度约为1米,其上刻有铭文,详细记载了建塔的初衷、一〇二师各部的主要作战事迹以及阵亡将士的名单。

纪念塔的非凡意义

周素园先生,一位来自贵州的知名爱国民主活动家,亲自撰写了纪念塔的铭文。铭文内容记载:“日升海平,肉身与敌拼搏。赤诚之心,照耀天地,千年传承,铭文无需。”此铭文不仅记录了贵州籍士兵以生命铸就的历史,更成为铭记贵州人民抗日精神的永恒象征。

现状与历史传承

1952年,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这座纪念塔被拆除,然而“纪念塔”的地名却一直沿用至今。现今,该区域已成为贵阳闹市区的一部分,尽管如此,历史的痕迹依然鲜明。年轻人们低头沉浸在手机屏幕中,穿梭于十字路口,却对脚下那已被拆散的深厚记忆一无所知。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尽管那座纪念建筑已不复昔日风貌,然而它所象征的抗战意志仍需被我们牢牢记住。关于如何更有效地传承与推广这段抗战历史,您有何独到见解?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上栗县图书馆网 检益拍 三十头镇卫生院 黄石市委机关幼儿园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