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东”问题屡见不鲜,相关部门正致力于探讨并制定新的管理规范以进行整治。北京市住建委及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正携手合作,近期已草拟了《关于规范个人住房转租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就此群体制定了详细的规范措施。本文将深入探讨与“二房东”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二房东”乱象现状
在“二房东”行业,长期存在发布虚假房源、扣押租金和押金等不良行为,给众多租户带来了诸多不便。特别是在北京的租赁市场,二房东的转租行为十分常见,由此引发的各类纠纷层出不穷,数量难以统计。二房东通常以个人身份签订租赁合同,但实际执行可能由其背后的企业或第三方机构承担,租户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错误的主体签订了协议。一旦发生纠纷,追责流程将变得异常复杂。
典型纠纷案例
小李通过朋友的介绍与谭某签订了租赁合同,并已完成了相关款项的支付。合同到期后,小李选择续租一年。但遗憾的是,承租人未能按时支付租金。因此,业主周某决定终止与物业管理公司的租赁关系,并打算收回房产。小李搬离后,谭某未退还押金。基于此,小李将此事诉诸法院。谭某自称只是该公司的一名员工,负责代为收取款项,但实际收款主体应为物业管理公司。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法院最终判定谭某需将所收取的押金退还。
法官提醒签约要点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指出,在租赁合同签订环节,承租人需对合同涉及各方的资质进行全面核实,并主动索要房产证等关键证明文件,以保障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实际作用。另外,对于二房东的转租行为,他们需向承租人明确透露承租人的身份信息及合同主体的真实状况,防止因信息不明确导致的潜在纠纷。若二房东存在过错,导致租赁合同无法正常执行,承租人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并据此理由拒绝支付租金。
核实转租权限
租赁房屋时,若遇到二房东转租情况,租户务必仔细确认其转租行为是否合法。同时,应主动检查二房东与原房东之间的租赁合同内容,以及租金支付的相关细节。特别要留意,部分二房东可能缺乏合法转租资格。若租户未对此进行核实,可能会遭受原房东的驱逐,从而造成租金和押金的双重损失。
细读合同条款
在签订租赁合同时,承租者需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进行详尽审查,尤其是关于租赁提前解除及押金退还等核心内容。通常情况下,中介机构所发放的常规合同会将物业管理费设定为一次性缴纳,并明确指出,若租户选择提前退租,将无法追回已缴纳的物业管理费。若二房东的失误致使租户无法正常居住,租户便拥有权利请求退还已缴纳的押金以及物业管理费。
新规展望
北京市近期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拟对“二房东”群体采取严格的监管策略。相关部门已迅速展开行动,此措施旨在彻底消除“二房东”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维护租户的合法权益,并促进房屋租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新规是否能够有效解决“二房东”的乱象问题,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