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行动通常从午夜零点启动,夜深路暗,此时多半是黄伟崴独自行动。“大约转上一小时,便能捕获数百只。”
六月底至七月上旬,往往是黄伟崴最为繁忙的时段。他还会邀请家里的亲戚一同协助,体格强健的成员在地里四处走动捕捉。而其他人则将捕获到的金蝉放置于大盆之中,待金蝉进入休眠状态后,便立即开始挑选和分装。
某些金蝉正处于即将蜕皮的阶段,它们的壳已经出现了一道裂缝,需要被单独挑选出来,帮助它们完成壳的脱落。脱去壳后,只剩下白色肉质的部分,当地人称这种蝉为“银蝉”,其体表呈现出纯净的白色,翅膀上还带有细微的青色,许多消费者对它情有独钟,且其价格略低于金蝉。金蝉脱落的壳也可以单独晾晒并回收,单个售价可达一毛,有时甚至更高。金蝉被分装进特制的瓶子,每瓶装有50只,随后存入冷藏柜进行冷冻处理,最终以每只一元的价格向收购者和消费者进行销售。
这样的夜晚,一直持续到八月中旬。黄伟崴说,最繁忙的时候,一个晚上能捕捉到一万三千只。而平时,也能收获四五千只。通常,完成分拣、清洗和分装等工作后,便是深夜时分。最近,他每天都要走两万多步。为了适应金蝉的活动规律,黄伟崴不得不颠倒黑白,夜晚在树林中穿梭,白天则补眠。
黄伟崴的体重变化映照出他辛勤的劳作,连续数年,每当金蝉捕捉时节来临,他的体重便会在冬天的基础上减少十斤。“若是不熬夜去捕捉,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哪怕是闲逛也能捕获数百只。”他这样说道,但眼中却透露出难以掩饰的疲惫。
在故乡,那些常见的昆虫竟成了外地市场上昂贵的小吃,在我打零工的间隙,我偶然发现了这个可以带来财富的商机。
黄伟崴回想起与金蝉结缘的往事,心中依然难以忘怀2012年夏季在杭州西湖边烧烤摊的一次意外邂逅。
昔日,他穿梭于杭州、苏州等城市从事临时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外工作的年岁逐增,黄伟崴对回家的渴望亦日渐强烈。
黄伟崴与友人一同漫步于杭州西湖之畔,目睹喷泉喷涌的景象。忽然,一股熟悉的油脂香气扑鼻而来。在众多游客围观的一个烧烤摊前,竹签串起的金蝉正发出“滋滋”的烤制声。摊主高声叫卖:“每串只需5元!”这一幕让黄伟崴感到十分惊讶:在河南家乡被称作“爬叉”的昆虫,在此地竟然变成了昂贵的小吃。
在河南,人们把金蝉称作“爬叉”。每当夏日炎炎的夜晚,孩子们手提小桶,手持手电筒,去捕捉“爬叉”,这成为了河南孩子们的童年时光。对于80后的黄伟崴来说,这更是他们那个年代独特的记忆。
在黄伟崴的家乡信阳,蝉并不是按串来售卖,而是按照重量来计量,每斤能卖到一百多只,但价格通常不超过三十元。然而,眼前这串仅含三只的烤蝉却标价五元,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激发了他想要售卖蝉的念头。
黄伟崴回到租住的房屋,便开始在网上广泛搜寻相关信息。他发现,金蝉现在能够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养殖,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专门出售“金蝉苗”的店铺。更令他感兴趣的是,网络上有报道称,目前金蝉的市场需求远超供应。
一提到行动,他就立刻动手。他满怀热情地在自家的田地里栽下了从网上购买的“金蝉幼苗”。他满怀期待,相信正如卖苗人所述,待到适宜的时候,金蝉便会自行从土壤中爬出,只需静待收获。
然而,他空等了整整两年,那些种植的金蝉幼苗依旧毫无生长迹象,黄伟崴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盲目无知,许多养殖的基本常识他都没有掌握,“甚至我当初购买的蝉苗都是假冒的。”黄伟崴在回忆时说道。
尽管遭遇了失败,黄伟崴心中对养殖金蝉的想法依然挥之不去。在打工的闲暇时光,他最热衷于深入研究金蝉的养殖技术。
2015年的岁末,黄伟崴精心挑选了一批蝉的幼虫进行种植,并时常提醒妻子要定期给树林松土、清除杂草。他本人则继续外出工作。两年过去了,他终于等到了结果,“真的长出了幼苗,正如我之前所预料的”。金蝉养殖成功的喜讯让黄伟崴备受鼓舞,然而,由于地租成本高、投入资金不足等因素,这一次他依然未能获得实质性的回报。
2018年年末,黄伟崴自认为经验丰富,决定全职返乡养殖金蝉。他带着在外务工多年积攒的积蓄,回到了信阳的故乡,租下了一片林地,正式踏上了养蝉的征程。“只要掌握了相关技术,我就有信心能够赚到钱。”黄伟崴语气坚定地表示。
【3】两年才能看到收益,最发愁的是除草
将微小的蝉苗植入土壤,需历经两个寒暑的时光方能破土而出,这期间唯有耕耘,未见收获。加之,蝉的生命在地下悄然孕育,其种植能否成功,唯有待到时光流转,方能揭晓。
黄伟崴的家人持反对态度,村里人也对此事冷嘲热讽。“起初他们称赞我是归乡的青年,后来又说我是个傻瓜。”黄伟崴并未深究,他一边照料着林地,一边静心等待。
养蝉虽不算特别辛苦,然而黄伟崴最头疼的却是除草问题。“一旦下了一场雨,草就会迅速生长蔓延。”金蝉的生长依赖于吸取柳树根部的汁液,而草的茂盛则与柳树争夺养分。不仅如此,草的密集覆盖还会对地表的温度和光照程度造成影响。
为确保金蝉的清洁与安全,养殖过程中通常需避免使用除草剂,转而依赖人工除草或是旋耕机来处理杂草。然而,旋耕机在作业时有时会耕得过于深入,进而可能对金蝉的生长环境造成损害。黄伟崴回忆起,他曾经雇佣过五十多位工人,这是人数最多的一次,原因在于一场雨过后,草长得异常茂盛。
2021年的夏日,黄伟崴收获了首笔盈利,他的金蝉项目终于崭露头角,占地超过三十亩,每亩投入成本两百元以上,最终收入达到三千多元。家人的态度开始转变,原本的反对声也化作了助力。
黄伟崴深知,家人支持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众多初涉养殖行业的新手,未与家人充分沟通,便草率签订合同,购置土地,结果家人却反对,导致种种不便。”
黄伟崴曾言:“有了家人的支持,成功便已迈出了坚实的一半。”今年,他所负责的林地面积已超过百亩,而在这炎炎夏日,已有四十余亩的土地上发现了金蝉。在他的带领下,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三代家庭成员共八口人,齐心协力,共同参与金蝉的捕捉、清洗以及装瓶等工作。
捉的蝉泡水清洗。图/九派新闻
人工养殖的金蝉得益于细致的照料,其出土时间比野生的金蝉要早。这与荔枝的生长规律相似,金蝉的养殖也存在大小年之分,“今年正好是丰收年,每晚的产量可以达到四五千只。”黄伟崴这样说道。
黄伟崴的引领下,每年都有900户人家利用自家的闲置林地从事金蝉养殖;蝉出土的周期可以持续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之久,有的农户仅十几天便收回了成本,此后便开始盈利。
【4】一只售价1元,北方顾客更多
金蝉属于季节性昆虫,深受消费者喜爱,追求新鲜感。黄伟崴的木材加工店有一位常客,每当金蝉出土的季节,他便会不定期地驾车200多公里前往养殖基地购买,数量不多,每次都是如此。尽管来回的油费已经超过了购买金蝉的费用,但他依然乐此不疲,只为了尝一尝那份新鲜。
黄伟崴的金蝉备受追捧,需求量极大。它不仅满足了城里酒店和烧烤店的需求,还远销至全国各地。每只金蝉的售价通常为一元人民币。在北方,金蝉的消费者尤为众多,苏州和杭州的烧烤店尤其青睐这种食材。
今年事务繁多,黄伟崴不得不暂停电商销售,转而专门面向收购商和忠实客户供应产品。“目前喜爱金蝉口味的人日益增多,金蝉富含高蛋白,且适宜佐酒,但需要注意的是,对蝉过敏的人群不宜食用。”
金蝉之身蕴含着无尽的珍贵,被誉为“金豆豆”。黄伟崴的妻子言语间流露出满满的骄傲。经过长达7年的不懈努力,她的丈夫将这句话的承诺转化为现实。如今,他不仅投身于金蝉的养殖事业,还涉足蝉苗的孵化以及蝉蜕的收购。
黄伟崴新近购入了一批“金蝉”的卵枝,他计划采用人工培育的方法,经过一年的精心照料,孵化出蝉卵,随后将这些蝉卵出售给养殖户,同时还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辅导。
蝉苗,呈白色颗粒状。图/九派新闻
这几日正值蝉苗播种之际,然而由于前期降水量不足,土地变得干燥,导致播种后的成活率并不理想。众多养殖户已与黄伟崴取得联系,希望他能提供幼苗。他总是建议他们稍作等待,“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天将有降雨,雨后土地会变得湿润,成活率自然会提高,既然他们选择购买我的幼苗,我便有责任确保其成活。”黄伟崴一边说着,一边在林地里检查土壤状况,轻轻一踏,尘土飞扬。
他从事着蝉蜕的买卖,这种蝉蜕是中药材的一种。近年来,它的价格持续攀升。去年,黄伟崴曾将蝉蜕以每斤650元的高价出售。一个夏季积累下来的蝉蜕,总共为他带来了超过两万元的收入。
黄伟崴为了购得上乘的蝉蜕,下乡时常常选择在车上过夜,他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力求在他人之前完成收购。据他所述,蝉蜕的利润丰厚,然而却是一项充满风险的投资。在收购初期,蝉蜕数量较多,价格却难以提升,这时收购商和捡蝉蜕者有时会选择暂缓出售,待时机成熟后再行交易。随着八月份的到来,出土的蝉逐渐减少,蝉蜕的市场价格有可能上涨,然而,由于天气和供需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价格波动往往难以预测。为了获取更高的售价,他特意对蝉蜕进行了水洗处理,以此去除附着其上的泥土和杂质,声称“直接放入口中即可咀嚼”。这类经过水洗的蝉蜕,在市场上往往售价最为昂贵。
夜幕降临,接近十点钟,首批捉蝉的孩童们已在空调房内悠然玩着手机,前来协助的亲友们亦陆续散去。黄伟崴的母亲与妻子手持手电筒,再次穿梭于林间,归来时手中多出了两三百只蝉。
此刻,热度消散,皓月高悬,林中不时可闻风拂叶响,屋侧,三犬静谧地卧于地平。
事务尚未告一段落,稍后,黄伟崴将独自踏入林间,再次漫步其中,以此作为蝉鸣夜晚的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