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琳,这个名字对于众多国人而言,并不陌生。她曾是央视的资深主播,曾担纲主持《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颇具影响力的节目,以她那沉着而温馨的嗓音,陪伴了无数观众度过难忘时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她在2017年6月28日,因晚期直肠癌在美国不幸离世,享年55岁。实在令人感慨万分,她仅仅退休五载,理应是在这个阶段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却不幸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用26个字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请大家务必重视健康,切莫重蹈我的覆辙。若你们健康长寿,我便心满意足。感谢有你们!”这简短而真挚的话语,却如同一记重锤,深深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肖晓琳,1962年8月于湖南长沙出生,家境优渥,乃高级知识分子之家。父亲为大学教授,母亲则为中学教师,家中自幼便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气息。她自幼便热爱阅读,父母亦对她阅读给予大力支持,此习惯使她养成了勤奋不懈的品质。此后,这些良好习惯亦成为她事业腾飞的重要支柱。
1977年,年仅15岁的肖晓琳成功跻身北京广播学院(今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在那个年代,考取大学并非易事,能如愿以偿已属不易,更遑论进入热门的播音系。在学校期间,她勤奋刻苦,清晨便奔向操场练习发音,夜晚则对着录音机反复聆听自己的声音,只为确保每个字都能准确、流畅地表达。毕业后,她并未选择留在首都北京,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长沙。起初,她在长沙市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了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里,她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嗓音悦耳且充满力量,不久便在业内小有名气。
1985年,她转至长沙市电视台工作,成为该台首批播音员之一。在那里,她主持了多档节目,深受观众喜爱。随后,她意识到自己需要进一步深造,于是在1987年成功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在攻读硕士学位的过程中,她不仅深入学习了理论知识,还积极参与媒体实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988年,肖晓琳成功踏入中央电视台的门槛,开启了她在央视的职业生涯。在央视的岁月里,她主持了众多广为人知的节目,诸如《观察与思考》、《今日说法》、《焦点访谈》以及《新闻联播》。尤其是1999年,她积极参与了《今日说法》的创立,该节目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解读法律案例,既贴近生活又富有深度,深受观众喜爱。她在节目中展现出了专业的素养,同时又不失亲和力,赢得了众多粉丝的喜爱,甚至有人给她取了一个“铁面佳人”的昵称。
在央视,她不仅担任主持人,还曾担任社会与法频道的副总监,培养出了撒贝宁等年轻主持人。可以说,在央视的岁月里,她不仅见证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也给观众和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2015年,正值肖晓琳55岁之际,她做出了退休的决定。在央视辛勤工作了近30载,繁重的工作让她身心俱疲。退休之际,她与众多人一样,憧憬着终于可以放松身心,将更多的时间奉献给家人,特别是她的丈夫和儿子。她深知自己多年来专注于事业,对家庭亏欠颇多,因此,退休后她决心要好好补偿。
退休之后,她和丈夫一同踏上了美国的土地,计划在那片土地上享受一段悠闲的时光。儿子早已在美国安家,他们便选择住在儿子住所附近,期望能和家人共度一段宁静而幸福的日子。然而,事与愿违。仅仅退休两个月,她便去进行了例行体检,却不幸被诊断出患有晚期直肠癌。这个消息对于她和家人而言,无疑如同晴天霹雳,令人震惊。
确诊之后,她和丈夫并未放弃,四处寻求医生的帮助,寻求治疗方案,然而得到的答复却都是希望渺茫。晚期直肠癌的发展速度极快,即便是化疗也无法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她的身体状况日渐衰弱,最终在2017年6月28日,在美国的一间病房里与世长辞。在离世之前,她艰难地留下了那26个字的遗言:“请大家一定要重视健康,不要重蹈我的覆辙。如果你们健康长寿,我也会在。感谢你们!””这几句话,是她对家人最后的交代,也是对所有人最后的提醒。
退休之后直至离世,总共不过短短五个月。她原本打算去海边漫步、在庭院中栽种花卉,甚至打算学习烹饪几道新菜肴,然而,这些看似简单的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她的逝去,让人感到无比惋惜,也不禁让人心生遐想,若她能早点关注身体健康,或许会有不同的结局吧。
肖晓琳离世的消息一经公布,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她的往日同事、亲朋好友以及众多观众纷纷通过网络平台表达了对她的哀思。一些人回忆起她在《今日说法》节目中的精彩表现,而另一些人则感叹她的离去过于突然。她的遗言被媒体反复提及,成为了众多人热议的焦点。
她的离世使得健康问题迅速成为热门话题。以往人们都忙于工作和赚钱,对于身体的小问题往往选择忍耐,认为稍作忍耐便能度过。然而,肖晓琳的事件发生后,许多人开始感到恐慌,担心自己是否也需要检查身体。网上有一篇文章提到,她去世之后,众多医院的体检预约人数激增,尽管这一现象无法完全得到证实,但至少反映出公众确实受到了她言论的触动。
有人开始从她的过往中思考职场风气。在央视这样的地方,工作强度大,加班成了一种常规,像肖晓琳那样努力拼搏的人,或许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身体。她留下的遗言“切勿效仿我忽视健康”,既是对个人的忠告,也是在向整个社会发出警示:不要只顾着追求事业,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自然,也有人认为她的观点虽合理,但实践起来却颇为不易。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既要忙于工作,又要兼顾家庭,又有谁能确保每天都能关注到健康呢?然而,无论如何,她的临终遗言确实促使众多人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至少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了一定的触动。
参考资料
肖晓琳:她在电视领域追逐梦想,硕果累累,却不幸英年早逝,给世人留下警示。青年记者,2017年第22期,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