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春晚,一个小女孩稚气未脱的声音突然响起:
[id_821592104]
[id_116[id_2070061433]01596]
这段内容,许多人在听到后便会联想到那首歌曲。它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家庭成员仅有三人,其中充满了温馨的对话和动人的旋律。
现场观众中,笑声此起彼伏。同时,也有人眼含泪水。更有甚者,他们纷纷回望,目光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那一年,他们迅速崛起。很快,他们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热门。随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在超市的门口,还是在商场的广播中,亦或是手机彩铃里,都能听到那首歌曲的旋律。
谁都没有料到,仅仅过去十数年,那个在舞台上总是面带微笑的父亲,竟然已经与世长辞。
那个稚嫩的童声,已经远嫁异国他乡,成为了妈妈。
而那个站在他们中间的女人,如今成了孤身一人。
一个三口之家,如今三地分离。命运,太会开玩笑。
01
一首歌,曾让全国人羡慕他们的幸福
那一年,很多观众都被他们的歌声打动了。
两位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的男女成年人,伴随着一个小女孩,一同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他们一句一句地吟唱着日常的问答。曲调悠扬,歌词细腻,未加任何繁复的修饰,却出人意料地显得真挚动人。
许多人曾认为,这个组合系中央电视台特意策划而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逐渐明白,那三位并肩而立的人,实际上确实是一脉相承的亲属。
布仁巴雅尔,一位地道的蒙古族男子,擅长唱歌、作词以及演奏马头琴。他的歌声一响起,便仿佛将人们带入了广袤无垠的草原之中。
这位女性名叫乌日娜,她属于鄂温克民族。她外表端庄大方,嗓音极具穿透力,堪称专业级别的女高音歌唱家。
孩子看起来是他们的女儿,但实际上,是他们的小侄女。
彼时,他们的亲生之女已届十五,嗓音亦已转变。为了重现这首歌曲的原始风貌,夫妇二人临时决定启用小侄女英格玛担任演唱。
最终,效果出乎意料地出色。那小女孩的声音清澈童稚,父母的嗓音柔和温馨,三人合唱,观众们立刻便留下了深刻印象。
[id_105956785]
02
红到发烫,背后却是难以承受的舆论风暴
歌红了,人也红了,麻烦也来了。
不久之后,便有人提出质疑,声称这首歌曲涉嫌剽窃了某部影片的主题曲。其依据颇为直观:音乐的节奏相仿,对话的编排也有相似之处,而且都涉及成年人与儿童的合唱。
一传十,十传百,质疑声一夜之间淹没了所有掌声。
布仁巴雅尔勇敢地作出回应。他透露,这首歌曲早在90年代便已完成创作,原本是作为女儿的生日礼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发表。直至2005年,这首歌曲才得以正式录音。
那时网络尚未达到如今的繁荣程度,面对舆论失控的场面,鲜有人愿意倾听解释。众多人秉持的观点是:一旦你成名,便应接受审视。
在那段时间里,他几乎完全停止了所有公开露面的活动。有人指责他们全家是“骗子”,甚至有人对女儿进行攻击,指责她明明是主角,却被人顶替了角色。
乌日娜整夜未能入眠。她未曾料想,这首专为孩子们创作的歌曲,竟然让她的家庭卷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03
回到草原,逃离喧嚣
风波之后,布仁巴雅尔带着妻子和孩子离开了城市。
他们重返内蒙古,重返那片熟悉的草原,再次拿起马头琴,继续创作他们热爱的音乐。
自那时起,他们的行事风格变得格外谨慎。舞台上不再频繁看到他们的身影,电视镜头也不再紧随其后。他们转而自行录制音乐,独立举办音乐会,偶尔投身公益活动,向草原的孩子们传授歌唱技艺。
他们把家中的财富与心力都投入到了组建一个合唱团的事业中。他们逐一挑选了数十名来自牧区的孩子,并将他们送去学习歌唱与舞蹈。
布仁巴雅尔一家觉得,比起红不红,还是让孩子们有希望更重要。
那一年,一名无依无靠的少年在歌声中突然泪流满面。布仁巴雅尔坐在角落,静静地聆听,眼眶也随之泛起红光。
04
命运没放过这个温柔的男人
正当一切逐渐好转之际,2018年,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布仁巴雅尔不幸因急性心肌梗死离世,终年仅有58岁。
那天,他正在家中。妻子和女儿都不在身边。
等人赶回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被救起了。
数日之后,追思会如期举行。户外细雨绵绵,众多歌迷撑着雨伞,坚守一整天,不舍得离开。
诺尔曼女儿痛哭失声,身体软绵绵地倒在地上;乌日娜已经连续三个月未曾触摸过琴弦,更未曾再哼唱过任何一首歌曲。
那个曾经用温柔声音回答孩子的父亲,从此再也不在了。
05
女儿长大了,成了妈妈,也成了父亲的“接力棒”
诺尔曼并未追随父母走过的道路,她选择出国深造。在那一年的时光里,她成功被伯克利音乐学院录取,这所学院享誉全球,是一所著名的音乐教育机构。
后来,诺尔曼又回到国内,在上海音乐学院继续深造。
她选择的方向,和父亲一样——民族音乐。
她以歌声描绘草原风光,演绎马头琴的旋律,歌唱那片被风吹拂、羊群悠然漫步的土地。人们常说,她的音乐仿佛是布仁巴雅尔精神的传承。
在感情上,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港湾。她的配偶是韩国籍,两人在她留学期间相识,同为同一专业的同学。2022年,他们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紧接着第二年,他们的孩子降临人世,一家三口共享天伦之乐。
有人对诺尔曼选择远嫁表示疑问。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她将母亲孤身留在国内,这是不孝的表现。
诺尔曼未曾反驳过。不过,他偶尔会在网络上分享与母亲同餐、共度烹饪时光、一同上课的温馨瞬间。
事实就是,她一直都在母亲身边。
06
乌日娜,如今一个人,还在唱
丈夫走了,女儿成家,乌日娜变得安静了很多。
但她没退下舞台。她还在继续唱。
乌日娜不仅继续指导学生,同时也在创作歌曲,并发行了个人专辑。她表示,这是丈夫留给她的使命。
她每年都会踏上草原,漫步一圈,既是为了拜访那些久违的老友,也是为了重温那个曾经吟唱“爸爸,太阳出来了吗”的少年时光。
乌日娜未曾再嫁,亦未离家出走。她肩负着布仁所遗的音乐与梦想,毅然前行。
有网友感叹,她独自一人显得格外寂寞。然而,又有谁能知晓,或许,乌日娜内心并未感到孤独。
她每日都会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展现的是一家三口在舞台上欢唱的情景。那画面,是她心中最宝贵的回忆。
07
“爸爸”,再也没有人接话了
很多年过去了,吉祥三宝那首歌,依然时不时响起。
街头巷尾的音响声此起彼伏,商场里的广播喇叭声不绝于耳,孩子们争相模仿,老人们也跟着轻声吟唱。
但所有人都知道,那句“爸爸”,再也没有人接了。
布仁巴雅尔已经离去,而乌日娜与诺尔曼依旧活跃在舞台上。英格玛已步入婚姻的殿堂,并且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孩子。她时不时地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为观众们献上美妙的歌声。
这首歌唱的是家庭,爱和陪伴。
也许,这首歌最感人的,不是技巧,而是那种真实。
唱歌的人走了,可歌还在。歌中的真情实感,也还在。
若某日,你于某地再次邂逅那耳熟能详的曲调,不妨合上双眸,回想起那片草原上的父母亲以及那位小女孩。
他们,是无数人记忆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