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屏幕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做不仅能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5年7月,短短72小时,华盛顿成了“真人秀擂台”。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愤怒地发布了数十篇帖子,宣称将组建“美国党”,与此同时,特朗普则以“若非补贴你早已返回南非”进行反击,甚至公开讨论将他驱逐出境的可能性。
就在他们你来我往、面颊相贴、相互喷洒之际,奥巴马突然出现在线上,公开发声,对特朗普进行了指责,称其“破坏了美国在国际援助方面的优良传统”。
总统、亿万富翁、以及前任总统,一旦他们纷纷加入战局,美国的政治舞台瞬间变成了三国争霸的局面。
这一局,谁是赢家?谁会被出局?
马斯克“怒怼”特朗普,扬言组党
2025年6月30日晚,美国的政治天空突然被一道闪电撕裂。
起爆点,是马斯克在X平台连续发出的数十条帖文。
在短短12个小时内,这位来自特斯拉、SpaceX以及Neuralink等知名企业的领导人,毫无保留地向共和党以及特朗普总统发起了直接的挑战。
他严厉指责参议员“食言而肥”、“助长债务危机”,指责他们“背离了民众的意愿”,并且明确表态:
“如果他们通过这法案,我明天就成立新党!”
“美国党。”
他在帖文中写道:
我们渴望一个不受游说集团操控的政党,一个能让人民真实意愿得以表达的政党。
这一言论,立刻引爆社交平台。
原本正沉浸在“大而美法案”进展喜悦中的共和党成员,突然感到警觉:马斯克所表现出的不满并非一时之气,而是正在密谋一场针对制度架构的“政变”。
此时,距离参议院表决法案通过,仅剩不到24小时。
马斯克的突然发难并非偶然。
自2025年开始,他加入了“政府效率部”,全身心投入于精简联邦机构的庞大开支,并曾一度被特朗普总统视为非官方的顾问。
他们曾在白宫相互颁发“金钥匙纪念章”,这一举动不仅表明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而且还共同乘坐特斯拉在白宫门前留下了合影,这一刻象征着科技与政治的完美交融。
但如今,昔日并肩的“塑料兄弟”,终于撕破了最后一层面具。
引发这场手足相争的导火索,正是那份被称作《大美税收与支出法案》的预算草案。
特朗普政府主导了该法案,旨在通过降低联邦社会开支、提升军事及边境建设资金、延续2017年实施的减税措施等手段,达到财政优化的目标。
初见此景,似乎它乃保守派政策之典范,然而内容一经公布,便即刻激起广泛争议:
大幅削减医疗补助、粮食援助、清洁能源等民生项目;
同时放宽对军费和国防工业的限制;
计划将债务额度提升至接近五万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十年内,新增的财政赤字可能超过三万三千亿美元。
特朗普回怼“回南非”,威胁驱逐
对马斯克来说,法案中提到的“减少新能源补贴”条款几乎等同于“雪上加霜”。
在早期,特斯拉凭借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逐渐崭露头角,无论是联邦税收减免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新能源领域的政策都成为了马斯克商业帝国的坚实基石之一。
法案通过,等于政府准备“翻脸不认人”。
在尽情领略马斯克在科技界投资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我国政府采取了措施,将新能源补贴政策逐步取消,并且已经撤销了之前特别批准的采购协议。
这不仅是经济冲突,更是信任破裂的导火索。
马斯克最初对法案持有“谨慎的批评”立场,随后这一态度逐渐转变为“公开的反对”。
他在社交平台上写道:
“大?也许。美?很难说。对美国人有利?我看不是。”
2025年6月28日,《大而美》法案在参议院经过一番激烈辩论,最终以51票赞成、50票反对的微弱优势获得通过。
法案正式朝通过方向推进,马斯克彻底爆发。
他写下那句载入X平台年度热帖的宣言:
“我如果不做点什么,那将是对美国的背叛。”
马斯克的“贴脸开火”,令特朗普震怒。
2025年7月1日的拂晓时分,他接连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发布多篇文章进行反驳。
最刺眼的一句是:
“没有补贴,他早该回南非老家去了!”
这句话不只是一句嘲讽,更是一种切割。
特朗普不仅将马斯克称为“依赖政府滋养的幼稚巨婴”,而且还特别指出了其所有下属公司。
特斯拉、SpaceX、Neuralink以及The Boring Company等企业均大量接受了联邦政府的补贴,总额累计已超过380亿美元。
他提到:“政府效率部门有必要对其进行一番审查,这样我们国家或许能节省一大笔资金。”
紧接着,面对媒体的连续发问——“是否真的有计划将马斯克驱逐出我国”,特朗普站在镜头前,嘴角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回应道:
“得考虑一下。”
这标志着美国历史上,总统首次公开思考对一位仍保留美国国籍的科技企业人士实施驱逐。
尽管话语中流露出讽刺的意味,然而在如此浓厚的政治氛围中,该言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外界担忧,这不再是“笔战”,而可能演变为政策报复。
特朗普关闭国际开发署,奥巴马重出江湖
在“马特大战”激烈进行之际,特朗普领导下的政府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度拆解”——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正式宣布关闭。
2025年7月1日早,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布:
自今日起,美国国际开发署将停止所有活动,其中一些项目将整合至国务院,并依据“美国优先”的战略方针进行新的布局调整。
该组织自1961年创立以来,已持续运作64载,总计投入资金逾7150亿美元,始终致力于执行国际人道援助、医疗卫生协作以及扶贫开发等任务。
其关闭,被外界称为“美国全面收缩对外影响力的里程碑”。
但更震撼的是——这一消息激怒了两位“前总统”。
在6月30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奥巴马与布什两位前总统提前获悉了这一信息,他们竟然罕见地共同发表了声明。
严厉指责这一举动是对国际道德义务的严重违背,它将可能导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同时也会损害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信誉和其领导地位。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4月份,奥巴马就难得地公开指称特朗普为“一位自封的独裁者”,并批评他将整个国家当作家族企业来经营。
这是奥巴马自2017年卸任以来,首次如此直接攻击特朗普。
也是民主党内“旧势力”对当前共和党路线的公开对峙。
而这场批评,在民众中反响强烈。
此刻,马斯克、特朗普、奥巴马三位知名人士,各自承担着“体制颠覆者”、“权力维护者”、“道德守护者”的角色,在美国政治的舞台上,以各自独特的姿态“重返江湖”。
这场三角对峙的风暴,短期内不会平息。
2026年的中期选举,将成为一个初步的检验平台;然而,更为严峻的挑战,可能要到2028年的总统选举日才会显现。
在此之前,美国将继续在分裂、争斗与重塑中前行。
这不是三天内的偶发争吵,而是一场持续的系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