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本季度我国手机市场销量略有上升,同比增长了1%。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华为和苹果两大品牌的强劲表现。华为以12%的年增长率强势重返市场领导地位,其销售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核心用户群对品牌的深厚忠诚度,以及Mate 70系列、Pura 70系列等高端旗舰产品的畅销。随着产能的恢复,用户更换设备的需求得到集中释放,特别是在高端市场领域,华为的表现尤为抢眼,有望重现2019年40%市场份额的辉煌景象。
相较之下,vivo在上一年度表现突出,然而本季度其出货量却下降了9%,尽管如此,它依然稳居第二的位置,但面对华为和苹果的强劲竞争,市场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在本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取得了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次正向增长,其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从而在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三。这一转变主要归功于其灵活的定价策略与政策优惠的巧妙结合:在5月底,苹果公司利用中国政府的补贴政策,提前降低了iPhone 16 Pro和Pro Max型号的售价,恰到好处地把握了618购物节前一周的时间点,使得这三款iPhone迅速攀升至热销榜单的前列;另外,年初推出的经济型iPhone 16e也成功吸引了那些对预算敏感的用户,进一步扩大了中端市场的覆盖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市场的增长态势相对平缓,而全球同行业的整体发展却呈现出低迷状态,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增长幅度仅为0.2%,其中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出货量出现下滑,降幅在7%至8%之间。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高端手机竞争愈发激烈,600美元以上的高端机型市场份额上升至28%。在此背景下,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的份额自2018年的28%增长至46%,不断压缩苹果等品牌的利润空间。Ethan Qi,Counterpoint的副总监,对此作出评价:“华为的归来改变了市场的布局,而苹果的复兴则更像是通过降低价格来换取时间的策略性胜利。”
下半年展望中,市场中的隐忧开始显现。首先,政府对于智能手机的补贴计划预计将会缩小,这或许会影响到消费者更换手机的积极性;其次,小米、OPPO等国内品牌正在加快高端机型在性价比和AI技术方面的创新步伐(例如小米15 Ultra),它们正不断争夺对价格敏感的用户群体。如果苹果在9月的新品发布周期中未能推出更具差异化的技术和功能,那么其当前的增长势头可能难以维持。总体来看,华为成功重返巅峰、苹果稍有复苏之际,我国智能手机行业正迈入创新决定胜负的新阶段;各大厂商必须摆脱价格战的泥潭,通过实质性技术突破来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