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第二届漓江文学奖的颁奖盛典上,虚构类大奖作品《泥潭》的90后新锐作家刘楚昕,泪流满面地分享了她的创作经历,此情此景迅速在网络上掀起热潮。7月4日的午后,南都及N视频的记者抵达广西南宁的漓江书院,亲眼目睹了这部备受瞩目的“黑马之作”正式亮相。提及那段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获奖感言,他表示:“那一刻,我心中的情感压抑已久,终于想将这些话语倾诉出来”,同时戏称自己已成为“热门作家”。
刘楚昕在新书分享现场。南都记者 侯婧婧 摄
南都此前已有报道,在今年的5月27日,34岁的刘楚昕凭借其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成功荣获了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类作品的最高奖项。漓江出版社发布的颁奖词中提到,《泥潭》在创作手法上独树一帜,通过自我否定与自我扩展的手法构建了多声部结构,堪称一部制作精良的民间史书。这部作品如同粘稠的泥潭一般,裹挟着无数蝼蚁般的生命,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并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刘楚昕在获奖感言中感慨万分,自述从二十多岁起便开始向杂志社投稿,历经十多年的坚持,从34岁那年终于迎来了梦想成真的时刻。他特别提到了女友在文学创作路上给予他的鼓励与支持,提及女友喜欢的歌曲中有一句歌词——“翻过山丘,方知无人等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因癌症女友已永远离开了他,她在留给他的信中写道:“愿你能在痛苦中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这段获奖感言随后刷屏全网。
7月4日,漓江书院迎来了刘楚昕,他带着自己的新书《泥潭》与广大读者见面。谈及获奖感言,他坦诚道:“网上有人评价我性格儒雅,实则不然。按我老师的说法,我的性格带有几分魏晋遗风,无论他人如何看待,我都保持自我。(在发表获奖感言的那刻)或许是因为情绪压抑已久,我只想说出这些心里话,却没想到竟意外地自然流露出来。”过程是意料之外,结果是好的。”
刘楚昕戏谑地称自己为“流量作家”,并自嘲道他的名气超过了他的实际能力。他坦白承认,自己清楚地意识到在文学的道路上,他仍是一个新手。
据悉,《泥潭》以辛亥革命的起始事件武昌起义为背景,描绘了湖北地区没落旗人恒丰、端瑞,以及新兴的革命党人关仲卿等人物在社会动荡中的纠葛与困惑,整个故事跨越了三十余年的时间。作品通过回顾历史片段,揭示了人们在逆境中努力自救所展现出的复杂心理状态。
《泥潭》这部荣获漓江文学奖的作品,是刘楚昕经过多年精心构思和深思熟虑的成果。他透露,“泥潭”这一名称不仅是对写作过程中所遇难题的象征,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他创作过程中的深切体会。
这部倾注心血的杰作现已受到众多读者的品鉴,刘楚昕表示内心喜悦,“我所讲述的这段故事、我所构建的这个世界,终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得以踏入这个虚构的世界。”此外,他还提及,编辑事先向他进行了“心理准备”的提醒,指出作品问世后难免会遭遇诸多批评之声,期望他能够“坚守信念”,抵御压力。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发自广西南宁 南都记者 杨婷